金邦友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總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8)
國道某線通道改建工程是省干線公路改造重點項目,全長39.324km,起于山嶺重丘二級公路技術標準,設計行車速度40km/h,路基寬8.5m,路面寬7.0m。獨巖隧道地處大鎮,在A1標合同段內,起止樁號k1+685~k1+945,全長260m,隧道主洞建筑限量凈:1.0m+0.5m+2×3.5m+0.5m+1.0m=10.0m(按 60km/h 預留),隧道建筑凈高5m。隧道進口端k1+685~k1+715地層為風化板巖及亞粘土層。亞粘土層厚1.5~5m,全風化板巖層厚2.5~6m,巖質風化較為嚴重,節理裂隙較發育,圍巖較弱、層間膠結差。參照有關設計規范,結合鉆探及物探資料,該段圍巖設計評定為Ⅳ級。
鋼管規格:為熱軋無縫鋼管Φ108mm、壁厚6mm、節長3m或6m;管距:環向間距50cm;傾角:仰角1°;方向:與路線中線平行;鋼管施工誤差,徑向不大于20cm;隧道縱向同一橫斷面內的接頭數不大于50%,相鄰鋼管的接頭至少錯開1m。
①配備xy-28-300電動鉆機,鉆孔并頂進長棚鋼管;
②本方案采用C25鋼筋混凝土套拱作長管棚導向墻,套拱在明洞外輪廓線以施作;
③管棚應按設計位置施工,應先打有孔鋼花管,注漿后再打無孔鋼管。鉆機立軸方向必須準確控制,以保證孔口的孔向正確,每鉆完一孔便頂進一根鋼管,鉆進過程應經常采用測斜儀測鋼管鉆進的偏斜度,發現偏斜超過設計要求,及時糾正;
④鋼管接頭采用絲扣連接,絲扣長15cm,為使鋼管接頭錯開,編號為奇數的第一節管采用3m鋼管,編號為偶數的第一節管采用6m鋼管,以后每節均采用6m長鋼管;長管棚的長度大于25m,越過隧道塌方區。
2.3 長管棚注漿
長管棚注漿按管棚周圍有限范圍內土體設計,漿液擴散半徑不小于0.5m,注漿采用分段注漿。其注漿順序為:先注內圈孔,后注外圈孔,從拱頂向下順序進行:
①注漿機械:BW-250/50型注漿泵2臺。
②灌注漿液:水泥-水玻璃漿液,漿液的濃度、膠凝時間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任意變更。
③注漿參數:水泥漿水灰比1∶1、水玻璃濃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數2.4。
④注漿壓力:初壓 0.5~1.0MPa、終壓2.0MPa。
⑤注漿前應先進行現場試驗修正注漿參數,以利施工。
⑥注漿結束后及時清除管內漿液,并用M30水泥砂漿充填密實,增強管棚的剛度和強度。完成長管棚注漿施工后,將長管棚周圍破碎地層固結為整體,在長管棚支護環的保護下,由地面向下逐步清理洞內塌方。隨著塌方的逐漸清除,初期支護逐段推進,初期襯砌快速成環,接著施工二次襯砌;在二次襯砌完成后,然后進行明洞和洞門的施工,最后完成明洞洞頂回填。
為加快隧道施工進度,施工單位決定由兩端同時向中間掘進,隧道進口端的施工始于2007年10月,仰坡刷坡處治完成之后,按著進洞掘進。施工開挖時,圍巖坡碎、巖層為全強風化板巖、節理裂隙十分發育,裂隙間軟弱夾層,開挖后不能自穩,極易發生塌方。由于地質情況變化,為確保工程質量及施工安全,結合有關監控量測報告,該段初期襯砌由原設計S4b復合襯砌,調整S5復合襯砌,并加強超前支護。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后,于2007年11月底掘進到k1+710處,掘進了25m。由于受到冰凍和今年春季長時間雨水沖刷,已經刷坡處治過的進口端山體發生大面積塌方,洞口被封,已開挖且已初期支護的25m隧道也同時發生塌方。
由上至下施工,第1排布置長400cm、間距100cm×100cm、42×3.5mm注漿小導管,管壁每隔20cm交錯鉆孔,眼孔直徑為Φ8mm,第2排、第3排按梅花形布置長400cm、間距100cm×100cm、Φ22水泥砂漿錨桿;以下按上述方法依次布置注漿小導管和水泥砂漿錨桿。
用xy-28-300電動鉆機對準標定的孔位鉆至設計深度,孔口位置與設計位置的允許偏差為±10cm,鉆孔結束后應掏孔檢查,在確認無塌孔和探頭石時,然后頂進注漿小導管,頂進至設計深度,即完成注漿小導管安設。
注漿時采用全孔一次灌入,且速度由快到慢,單孔注漿結束標準是用注漿量和注漿壓力控制,當單孔注漿達到設計要求,可結束本孔注漿。小導管注漿順序為:先注無水孔,后注有水孔,從上至下進行。如果竄漿或跑漿,可間隔一孔或數孔灌注。注漿結束后,應利用止漿閥保持孔內壓力,直至漿液完全凝固。
用xy-28-300電動鉆機對準標定的孔位鉆至設計深度,孔口位置與設計位置的允許偏差±10cm,鉆機結束后應掏孔檢查,在確認無塌孔和探頭石時,用高壓風將孔眼沖洗干凈,并用塞子塞緊孔口,以防止石渣或泥土掉入孔內。
①砂漿標號不低于C20,砂漿配合比為水泥∶砂∶水=1∶10∶0.5,砂漿應拌和均勻,調整好其和易性,隨拌隨用,應在初凝前用完;
②先注漿后插桿時,注漿管應先插到孔底,開始注漿后,徐徐均勻地將注漿管往外抽出,并始終保持注漿管口埋在砂漿內;
③注漿時應堵塞孔口,隨水泥砂漿的注入,緩慢勻速拔出注漿管后,隨即迅速將錨桿插入,若孔口無水泥砂漿溢出,應將錨桿拔出重新注漿;
④錨桿插入孔內的長度不得短于設計長度的95%,桿體到位后,要用木楔或小石子在孔口卡住,防止桿體滑出。一般3d內不得隨意碰撞和敲擊錨桿。
待整個坡面注漿小導管和水泥砂漿錨桿均安設完畢及注完漿后,由上至下掛20cm×20cmΦ6mm鋼筋網,噴射10mm厚C20混凝土,混凝土的和易性及配合比要滿足設計要求;至此坡面錨噴支護全面完成。
隧道仰坡段塌方后,為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特邀請了有關專家和設計單位設計人員對現場進行了實地勘察,經現場專題會議確定了詳細的處理方案,其施工工序為:施作截水溝-清除坡面松散土形成多級仰坡-每級仰坡坡腳設置排水溝-坡面由上至下錨噴支護-施作長管棚-清理洞內塌方-施作初期支護-施作二次襯砌-施作明洞-施作洞門-明洞洞頂回填。
在離坡面頂5m遠的上方,設置一條截水溝,截水溝用水泥砂漿漿砌片石而成;在坡面由上至下清除坡面松散土,并形成多級仰坡;在每級仰坡坡腳處設置排水溝,排水溝用水泥砂漿漿砌片石而成,排水溝應將水排至仰坡以外截水溝中。
[1]任會,趙明華,張進華,等.土地坳隧道塌方段注漿方案綜述[J].
[2]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