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鐵英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計算機科技迅速深入到各行各業之中,擁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應用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所必須具備和賴以生存的基礎。為了適應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競爭力的人才,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已成為現代大學生知識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對于提高21世紀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計算機基礎教學應著力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意識”,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應當從過去的基本操作技能過渡到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所以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高職院校的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面向企業第一線,培養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很強動手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計算機在各行各業的實際工作中應用廣泛,對工作人員的應用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因此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基礎課教學的重點部分。我們學院分別在全院各專業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在第一學年兩個學期里組織教學。沒改革前計算機基礎課程第一學期是計算機基礎知識,第二學期是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每周4課時,理論課時和上機課時各半,所有課均安排在計算機實驗室教學,提供了較好的教學條件,基本保證了教學質量。經過幾個學期的教學,學生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水平并未達到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實際工作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在逐步建立教師隊伍的過程中,師資隊伍的組成比較復雜,對教師的管理缺乏有效途徑和方法。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缺乏統一的教學安排和要求,尤其第一學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授課內容各個教師不一致,教師對教材的選用和授課內容的選擇全憑個人經驗,沒能適應各個專業學生的特點。
雖然使用了多媒體教學,但各別教師教學方法不夠新穎,延用傳統式教學方法,學生被動接受,沒有根據計算機基礎學習實踐性很強的特點組織教學,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
新生入學時所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差異性很大,少數學生在高中時代已經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而有的學生連電腦什么樣都沒見過。所以統一的教學進度和要求導致一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沒有興趣,基礎太差的學生又跟不上,影響了整體教學效果。
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課程開設的目的主要是針對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實用性稍差,課程內容稍難,大部分學生不愿意學習,教學效果不好。
在教學模式上,將普通教學和網絡輔助教學相結合起來,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實踐環節,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知識素養和實踐能力,以及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發了計算機基礎課網站,把教師的授課教案、教學計劃、教學基本要求、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有關知識的問答、實驗素材、模擬試題等放在網上,供學生使用。實現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網絡可以查閱到大量與課堂內容相關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有選擇的學習,這能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產生一種主動學習的心態,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計算機課程只是一門工具學科,學習計算機課程的目的是學會使用這種工具并為專業服務,因此教師應當把教學重點放在實踐應用中,并要考慮到它的應用價值。基于各專業的要求不同,我們在第二學期的課程內容設置上是可以靈活改變的,并要有側重點。例如針對制藥工程專業的藥劑學班級,在OFFICE高級應用中就要側重excel電子表格的實訓,在函數的講解上內容要加深,不但會用常規函數,還要了解一些特殊函數,像統計函數中的求方差,計算樣本、概率等。在實用軟件的學習上要側重圖像處理軟件的學習,可以開設Photoshop,結合此專業開設的藥品包裝課程來具體的設計包裝盒。
對于大多數計算機愛好者來說,單純的課堂上的學習是不夠的,適當的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或組織一些比賽,既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又能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時對提高廣大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很有好處。擔任計算機基礎課授課任務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系每學期都舉辦全院的《辦公自動化技能比賽》,《網頁設計比賽》等,還組織學生參加了全省的《C調的華麗-銳捷杯2008黑龍江省大學生計算機技能大賽》,《C調的華麗-科瑞、銳捷杯2009黑龍江省高職院校大學生計算機技能大賽》,比賽成績喜人。
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監控和評定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對學生來說,考試不僅是考察和評價學生知識與技能的一種方法,而且是決定學生未來培養方向的依據。從教育本質上看,考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在于“以考促學、以考促教、以考促管”,以調動學校、教師和學生各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和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對高職院校而言,考試更應側重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和評價。傳統的考試模式就是靠期末一次考試決定學生的成績,這樣不能客觀、科學的評價學生,也造成部分學生平時不學習,期末抓緊時間突擊一下也能過關的心理。基于以上因素,注重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平時養成性鍛煉,特采取過程式考核模式。考試課總成績=平時成績(課堂、考勤、提問)×10%+能力測試成績×50%+期末考試成績×40%,其中能力測試(過程實踐、案例模仿、案例制作)成績的50%由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能力測試,全學期分3-5次進行,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主,期末的理論考試占考試總成績的40%,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此課程的通過率,客觀、科學地評價學生,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特長,避免了就業前大批學生課程成績不合格現象的出現。
由于各地區學生入學前計算機水平存在較大差異,計算機基礎教學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無疑會造成兩極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層次較高的學生“吃不飽”,埋怨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的沒什么用,浪費時間,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受到很大打擊;另一方面,沒有基礎的學生“吃不了”,對計算機課程產生畏懼,容易自我放棄,這樣對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都將產生極大的障礙,所以采用分層次教學是一種非常合理的教學模式。目前,我院計算機應用技術系正在積極準備全院計算機基礎分層次教學方案,在2010級新生入學后將全面開始試行。
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21世紀教學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礎教育、人才素質教育,又是技術基礎教育,是各學科發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任何一門學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時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思維方式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進一步深化改革進程,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推動整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
[1]朱家駒,王月姣:對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應用教學的思考 [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6
[2]姚健:關于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分析[J]華夏教育 2008.8
[3]孫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