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全升
(秦皇島市三信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島066004)
1.1 發泡施工中的原因
有的低密度發泡水泥絕熱層強度較高,受溫度影響變形能力很差,而且在施工中與周邊墻體連接處不設膨脹條,致使面層施工完成后整體變形能力降低。當溫度較高時,會產生膨脹,而四周被約束,只能向上部膨脹,導致地面微隆起,進而面層開裂。
1.2 地盤管施工中的原因
地盤管局部翹起,與面層之間的距離變小。這主要是地盤管施工中局部固定件數量少、嵌固力不夠,特別是在彎曲的位置,如果沒把地盤管捋順,使其自身的彎曲內應力消除,很容易翹起。在供暖期間,翹起的管子對面層的熱量比其他位置對面層的熱量高,使面層受熱不均。當熱影響所產生的內應力大于面層材料的抗拉強度,就會使面層開裂。
1.3 水泥砂漿填充層施工中的原因
1.3.1 水泥砂漿填充層的厚度不夠,使面層與熱源之間的距離減小,熱傳遞路徑變短,熱輻射的散熱面變窄,導致熱量分部不均。面層的溫差變大,地盤管及其附近較小的寬度范圍溫度高,遠離地盤管范圍的溫度低。進而使面層受熱不均,容易使面層開裂。
1.3.2 水泥砂漿填充層施工時未在墻體周邊設置膨脹條。在供暖時,高溫使填充層有膨脹的趨勢,會產生內部拉應力,如果合理設置膨脹條,可使其應力得到釋放。但如果施工時沒有設置膨脹條,周邊墻體對其產生約束,拉應力就會傳遞給與其有可靠粘結的地磚面層,使地磚產生拉應力,容易造成面層開裂。
1.4 面層施工中的原因
1.4.1 面磚材質的吸水性大,鑲貼時把與面磚接觸砂漿的水分吸走,易產生飾面層空鼓。
1.4.2 面磚材質的抗拉強度低,受到較小的熱應力,就會開裂。
1.4.3 面磚的材質不均勻,熱膨脹性不均勻,而且會導致內部的應力集中,使面磚容易開裂。
1.4.4 干硬性砂漿厚度不夠,同樣減小了與面層接觸的距離,造成如1.3.1中說的后果。
1.4.5 面磚鑲貼時素水泥漿澆的不均勻、不飽滿、磚鑲貼層清理不干凈等影響粘接效果,造成面磚空鼓。
1.4.6 面磚鑲貼時未與周邊約束設置隔離膨脹條,使得整體剛度較大,在溫差較大的影響下造成裂縫。
1.4.7 較大的房間內未設置溫度伸縮縫,使得整體變形效果差。
1.4.8 面層施工完成后未進行養護工作,使得粘接漿與面磚結合不好,造成面層空鼓。
1.5 踢腳板鑲貼施工中的原因
踢腳板在鑲貼過程中未對膨脹條進行保護,使得膨脹條破壞或被砂漿堵死,沒有起到膨脹條的作用。
2.1 放置膨脹條的控制措施
2.1.1 膨脹條采用容重18kg/m3的聚苯板,厚度宜為10mm,高度根據施工圖紙中設計的發泡層厚度、保護層厚度及鑲貼層的厚度和加5mm,從而斷開每個施工層,使每個施工層有足夠的空間縮脹。
2.1.2 膨脹條采用聚合物砂漿滿粘在周邊墻根部,以防在其它層次施工時膨脹條浮起。門口或洞口等部位設砂漿梗,砂漿梗的寬度為50mm,高度為去除面層施工做法后至結構層的高度,同時內外兩側粘貼膨脹條。在粘貼膨脹條前,應把基層清理干凈,不能有浮灰,保證膨脹條的粘貼效果。
2.1.3 做好膨脹條的成品保護工作,在施工每個層面過程中都設專人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修復。
2.2 絕熱層、填充層及鑲貼層標高控制措施
根據室內的標高控制線,分別彈出各個層面的水平控制線。各項施工時,嚴格按照其對應的水平控制線量取數值打點,確保各個層面厚度滿足設計要求,保證面層距離熱源的高度,使面層受熱均勻。
2.3 地盤管控制措施
2.3.1 地暖管敷設時,應先將管盡量平直,避免管道擰勁,尤其是在彎曲處,盡量減小管自身的內力,然后用U形管卡插在發泡水泥絕熱層上進行固定。插管卡時,應稍用力把卡口寬度捏至比地暖管略寬,這樣在放手后,可以增加管卡的嵌固力。管卡間距按照《建筑給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中的要求施工,在彎曲部位、與其它管子交接部位適當增加1~2個卡子或用鋼釘固定,保證彎折部位、重疊部位固定牢靠。
2.3.2 在澆筑水泥砂漿之前,應對地盤管進行檢查,發現地盤管有翹起的,及時插管卡。澆筑時,設專人負責,當地盤管有被沖起,立即補插管卡。
2.4 面磚鑲貼控制措施
2.4.1 嚴格控制面磚的材質質量,對其材質進行復試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嚴禁使用。如果瓷磚的坯面密度不夠,經過長時間的踩踏,地磚就會與結合層自然脫離,而其他部位依然附著力很強,便會在脫離的部位空鼓翹起。
2.4.2 面磚在施工前提前進行選磚,對規格尺寸、外觀質量、色澤等進行預選,翹曲、變形等質量缺陷的磚嚴禁使用,然后用水進行浸泡,清除粘接層上的粉塵及雜質等,然后陰干備用施工。
2.4.3 地面磚拼縫不平,縫子不勻:應先在墻體周邊彈水平控制線,高出地面50cm,以便控制地面磚的平整度。在鋪貼前應選磚(主要是幾何尺寸、色澤)。鋪磚時采用的砂漿為干硬性水泥砂漿(以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為宜,隨拌隨鋪)。鋪貼時先鋪基準板,按定線取中拉十字線,于十字線交叉時最中間一塊為基準板。基準板為水平標高及經線、緯線的基準點,鋪設過程中隨時檢查校正。
2.4.4 面磚粘接層澆水泥漿時必須均勻飽滿,周邊壓出水泥漿液。面磚與面磚交接處不得密拼施工,宜留2~3mm縫隙,隨施工隨進行縫隙內漿料的清理,縫隙不進行封堵。不僅對每塊面磚預留出伸縮量,還有利于對其進行養護工作。
2.4.5 面磚與周邊墻體等交接處,以側面接觸到膨脹條為止,如膨脹條有破損處應及時清理補粘膨脹條。如果房間比較大宜設置適宜的溫度縫,溫度縫可根據飾面層的裝飾顏色、在保證飾面層整體美觀的情況下留設,一般可留設10mm寬的溫度縫。門洞口部位也要留置溫度縫,縫寬10mm。
2.4.6 面磚鑲貼后24小時內嚴禁上人踩踏或放物,以免擾動與面層的粘接效果造成面層空鼓。
2.4.7 面磚施工完成后12小時左右應及時進行澆水養護,一般宜養護一周時間,使砂漿中的水泥充分水化,同時增加與面層的粘接強度。
2.5 踢腳線鑲貼施工中的控制
2.5.1 踢腳線鑲貼的厚度為20mm,確保地面面層不露臟,以壓蓋地磚5mm為宜。
2.5.2 踢腳線鑲貼前準備好2mm厚,2000mm長的鋼板,在鑲貼踢腳線時提前放置在與面層交接處,鋼板條隨鑲貼進度隨時移動,避免在鑲貼踢腳線時砂漿下落與面層結合,同時避免落入膨脹條的縫隙中形成剛性連接。
2.6 材料的控制措施
2.6.1 絕熱層、填充層的施工配合比準確,強度符合設計要求。
2.6.2 膨脹條采用滿足要求的合格產品,要有產品合格證、容重檢測報告。
2.6.3 地磚采用滿足要求的合格產品,要求證件齊全。
雖然地面輻射供暖系統地面磚面層易開裂和空鼓,只要我們加強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層層把關、“樣板引路”責任到人,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規范、強制性條文等要求施工,必能避免或減少面層的開裂及空鼓,交給業主一個滿意工程!
[1]《建筑給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
[2]《地暖輻射供暖技術規程》JGJ142-2004
[3]《地板采暖發泡水泥絕熱層技術規程》DB13/T569-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