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婷婷 王榕杰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風景林管理處,遼寧 大連116021)
鑒于城市中日益發展的工業化及人口的急劇增長,與人類生存環境息息相關的空氣、土壤和水體都遭到了一定的破壞和污染,生態環境逐漸下降。因此,優化投資環境,促進經濟向前發展,城市的環境因素無疑也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居住區綠化為人們提供了優美環境,并在滿足人們可居、可游、可賞的同時,還可以消除都市的喧囂、身心的疲憊,從而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發育。
2.1 平面及立體
居住區綠化能令居住者在獲得大自然的清新氣息的同時,還能有陶冶情操、心曠神怡、舒適的感受。如在樓前巧妙利用地形、模仿自然的假山、石景、郁郁蔥蔥的綠意,給人輕松舒適的感受。如有些居住區可供庭院綠化用地有限,那就要利用立面如屋頂、陽臺、墻垣來補充綠地的不足。
2.2 三維與四維
庭院綠化目的是創造出一個賞心悅目的環境空間給居住者。所以在空間處理上,應把握好“生境”和“畫境”的關系。在三維空間中塑造環境,首先應滿足植物生長所需環境要求,科學處理好喬木、灌木、花草之間的層次和比例關系,使植物在生態環境中形成一種和諧的物質能量交換,促進群落的健康發展。其次在此基礎上運用景觀學原理,對空間作出合理安排,根據功能布局的需要賦予各空間的功能意義和情感色彩。利用植物個體或群體所具有的特點對空氣加以襯托,從而營造出一個感觀和精神享受的“畫境”空間,創造出季季花不同,月月園景異的景觀環境。
2.3 綠化與硬化
廣義建筑論和空間論都強調對空間的塑造,可以把綠化以外的空間營造活動稱之為硬化。所以綠化與硬化的關系是互相促進的,空間的硬化中可以有綠化,綠化中也要有硬化。如停車場用植草磚,這樣既可以增加小區的綠意,同時又可以降低地面的溫度,減少廢氣,給小區居民營造出一個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方便日常生活的居住環境。
居住區綠化不同于公園,它主要注重于功效和美學,考慮時間與空間,文化與經濟等雙重層面的內容,是以自然為主體,強調情感與文化品味取向的生態人居環境,在景觀效果上實現結合人文內涵,創造充滿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間,使藝術與休閑、娛樂活動合理配置,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營造一個可以滿足小孩嬉戲,成人活動,以及居民體育健身、休閑,既令人賞心悅目,又能令人感到優美、清新、高雅、舒適以人為本的園林藝術環境,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環境。植物配置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豐富,有變化,樹種選擇和配置方式要適合不同綠地的要求以及不同地方的要求。
4.1 堅持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原則,創造優美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一是要配置合理的亭、臺、閣、廊及園林小品,園林小品的配置要合理,數量不可太多太濫。二是將園林景觀與生活、文化設施緊密聯接,在空間組織上達到步移景異,景隨步移的效果。
4.2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做到景為人用,方便百姓生活
一是園林景觀要進行人性化的設計,掌握人們生活和行為的普遍規律,認真考慮人的尺度與需求。二是在植物配置方面進行人性化設計。三是要有一定數量的綠地作為群眾晨練、交流、休閑的場所,方便百姓生活。
4.3 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設富有鄉土氣息的生態景觀。
一是要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確定不同的設計風格。設計風格可采用規則式,也可采用自由式,對地形地貌進行綜合利用。二是選擇合適的綠化樹種。倡導以鄉土樹種為主,適當選取一些外地植物。體現生物多樣性,展現豐富的自然景觀。三是要與周邊的環境條件相協調,形成和諧自然的綠色氛圍,建設富有鄉土氣息的綠色自然景觀。
4.4 堅持以植物造景為主的原則,營造喬、花結合的復合綠化模式。
一是以綠為主,采用常綠樹與落葉樹相結合、闊葉樹與針葉樹相結合、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相結合,喬木與花木相結合,不同花期的草花與木本花卉相結合,使綠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觀效果。二是植物栽植要有重點、有特色。要追求整體美,與整體效果相協調,在統一中求美化,在豐富中求統一。三是要大力發展垂直綠化。要盡可能地利用有限的綠化空間,發展垂直綠化,全面提高綠化覆蓋率。
城市居住區綠化,是附屬于建筑的外部環境空間的綠化。是室內空間的延伸、擴展和補充,同時又可以服務于外部的景觀環境。它不僅是為了使人們從室內向室外眺望,欣賞室外景色,改善視覺條件,還可以提供在室外接受陽光、山水、花草樹木大自然的撫慰。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追求良好的居住環境已成為人們共同的理想。
[1]陳躍中.休閑社區-現代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手法探討.中國園林,2003(1).
[2]江石萍,彭易蘭.居住區綠化養護管理研究.中國園林,2003(3).
[3]李春梅,卜菁華,陶雷平.住宅區植物景觀研究.中國園林,2004(5).
[4]蘇德利.居住區規劃[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