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磊
(浙江,杭州310016)
金融危機爆發至今歷時兩年有余,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的發展演變。第一階段是危機初現。從2007年年初以來,由于美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調,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開始出現動蕩。匯豐銀行北美公司、全國金融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等多家從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因客戶違約,紛紛出現巨額虧損,有的甚至陷入倒閉或申請破產保護。第二階段是危機爆發。自2007年七八月份開始,大批與次級住房抵押貸款有關的金融機構破產倒閉。2007年8月,美國第十大貸款公司——美國家庭抵押投資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當月,受一些投資美國次級抵押債券的基金宣布停止贖回的影響,美聯儲、歐洲央行等被迫聯手注資以恢復銀行間市場的秩序,這成為危機爆發的標志性事件。第三階段是危機擴散。2007年年底、2008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銀等大型金融機構因次貸出現巨額虧損,市場流動性壓力驟增,西方央行聯手干預。全球最大的債券保險企業MBIA、全美第二大債券保險機構AMBAC損失慘重。
當前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了全球范圍實體經濟的發展,我國有大量公司減產甚或停產,整個經濟呈現出下行趨勢。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勢必會遭遇嚴重影響。第一,由于跨國公司企業利潤和銀行貸款呈下降趨勢,以及全球流動性不足,使得我國跨國公司的投融資較為緊張,這樣就會抑制這些公司大規模地到別國進行直接投資,尤其是大規模的跨國并購會減少。第二,金融危機引致的經濟危機對實體經濟沖擊的結果,會擠垮一定數量缺乏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出口型制造業),全球經濟出現下滑趨勢,面對市場需求縮減,我國的跨國公司到別國進行投資也會明顯減少。第三,正如次貸危機帶給投資者的影響是心理恐慌一樣,金融危機同樣會給跨國公司的投融資帶來信心不足的問題。經濟狀況的不穩定以及全球范圍的需求低迷,導致我國跨國公司到別國進行投資生產以及跨國并購變得沒有信心,即使有充足資金的跨國公司也會審慎地進行直接投資。
3.1 投資規模偏小
吸引外資與對外投資的比例發達國家為1:1.14,發展中國家為1:0.13,而中國大約只1:0.058,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尚處于初級階段。雖然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但與我國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相比,仍存在著極大的差距。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還沒有形成綜合性力量。小規模的跨國企業很難獲得規模優勢,難以采用先進的設備和進行有效的研究和開發,無力支持銷售和售后服務,結果導致了惡性循環,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競爭力。
3.2 對外直接投資的區域分布尚待優化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的對象國比較分散。中國的對外投資企業共分布在全球172個國家和地區,占全球國家和地區的71.2%。投資地區的高度分散可以避免難以預測的政治、經濟風險。但這一現象也表明,中國在開拓國際市場時還沒有形成重點的地域。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還形成了“小”、“散”這樣一種弱勢復合、疊加的格局。從境外企業的國別和地區分布來看,香港、美國、俄羅斯、日本、越南、德國、澳大利亞的聚集程度最高,集中了境外企業的45%;其中香港為16.5%。這種過于集中的區域投資結構造成一些企業設點交叉重復、自相競爭的不利局面,影響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市場的進一步拓展。
3.3 行業結構有待改善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主要是以資源開發和初級加工制造為主的行業,缺乏具有國際經濟主流產業特征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如在非貿易性海外投資項目中,近40%屬于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力密集項目(資源開發及初級加工等)。目前70%以上的對外直接投資企業集中在平均單項投資額較低的采礦業、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及建筑業。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企業海外贏利的占55%,其中多為非生產性企業;收支平衡的占28%,虧損企業占17%,以生產性企業居多。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結構有待改善,投資效益也需進一步提高。
3.4 企業缺乏技術優勢,創新能力不強
創新是企業的靈魂,關系著企業的成敗與發展,而技術創新則是其關鍵。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明顯不足,不僅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一些新興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相比,我國企業多數不具有對外直接投資的特定優勢,主要是依靠價格和廉價的勞動力來塑造企業競爭優勢,這成為制約對外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1 發展和完善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宏觀對策
在宏觀上,政府必須進一步轉變職能,為企業進行跨國經營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設立權威性管理機構并完善管理法規。目前,我國對企業境外投資實施多頭管理,容易引起管理政策不一致,缺乏統一規劃,辦事效率低,監管力度差等問題。如果政府能成立一個由國務院領導,由各個相關部委組成的權威性管理機構,負責制定海外投資的宏觀戰略規劃,統一境外投資項目的審批和境外企業的管理,政府的管理效率就有可能大大提高,企業跨國經營的行政管理環境就會變得寬松、優質和高效,就能有效刺激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積極性。
4.2 發展和完善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微觀對策
在微觀上,企業自身必須建立現代化的經營機制和管理體制,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重視創新,以適應跨國經營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實施規模經營和多元化投資戰略,促進海外企業的成長壯大。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國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存在大量問題的根源在于中國的企業沒有建立真正意義的現代企業制度。對我國企業而言,要邁出國門,進行跨國經營,首先要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實行公司化改造,形成企業法人治理機制,才能為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提供制度保證。其次要轉換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以克服企業內部人控制、管理混亂的現象,才能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才能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
企業要提高自身素質和重視創新。創新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動力,企業的國際化經營也離不開創新。第一是觀念的更新。摒棄盲目對外投資、擴大經營的誤區,增強全球戰略規劃的意識,從全球化經營的角度來優化資源配置。第二是技術的創新。企業應加大研究開發的投入,把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市場需要的產品,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第三是信息管理的創新。建立起一個能順暢傳遞并及時反饋的信息系統,加強信息的處理和分析,掌握世界市場的最新動向。
實施規模經營戰略和品牌戰略。沒有一定的規模,就難以實現較好的效益,也不可能形成較好的抗風險能力,更難以為長期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應該充分利用原有的國內規模優勢,運用市場的作用和國家的指導,使企業之間通過強強聯合或相互兼并等措施來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實施規模經營戰略,要合理劃分境內外的管理權力,既要保證境外機構的快速反應,又要保證總部對海外經營的調控能力。中國企業已經意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紛紛嘗試打造中國企業的全球品牌。所以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中國企業應始終貫徹品牌戰略的理念,努力建設國際知名品牌。
[1]邢建國.對外直接投資戰略抉擇[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2]彭迪云,甘筱青.跨國公司發展論--跨國公司的成長與中國實施"走出去"[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3]任榮.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對策[J].決策參考,2005(5).
[4]崔蘇玲.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狀況分析.山東人大工作,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