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劍超
(陽春市潭水鎮畜牧獸醫站,廣東 陽春529629)
近年來,非典、瘋牛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的人畜共患病不斷出現,而狂犬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人畜共患“舊病”又卷土重來,使人們不禁思考人畜共患病問題的嚴重性;并且蘇丹紅事件、瘦肉精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使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問題成為消費者高度關注的焦點。在目前的嚴峻形勢下,必須重新認識、重視并充分發揮獸醫工作在人畜共患病的重要防線作用。畜牧疫病防控工作是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防控不力,將對畜牧業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因此,針對近年來陽春市陽春市畜牧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防控對策,落實有效的畜牧疫病防控措施,對保障陽春市畜牧防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2.1 市民防疫意識淡薄。
很多市民普遍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性認識不足,認為死幾只雞、鴨、鵝無所謂,損失不大,不心疼。因此,他們認為打不打防疫針無所謂;有些人認為雞打過一次防疫針后,就不會得病死了,如果雞死了,就認為打防疫針不起作用,也不愿再打防疫針了;還有些人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解放前從沒打過防疫針,雞也照樣不會死光。
2.2 基層干部重視不足,畜牧防疫措施難以落實
畜禽養殖場整治清理后,部分鎮畜牧防疫部門出現思想放松、工作松懈等現象。公務用車改革后,防疫工作用車受到影響,有關人員沒有主動到場到戶檢查,對當地畜禽養殖實際分布、畜禽存欄和免疫情況掌握不準、底子不清。有的村委會認為集約化畜禽養殖場大多已被清理,畜禽存欄量減少,當地畜牧疫病防控工作不再重要,甚至把村級畜牧防疫員也撤銷了,造成畜禽免疫工作難以開展。
2.3 基層畜牧防疫人員少,隊伍知識、年齡老化
由于從事畜牧獸醫待遇不高,人才難留。每個基層畜牧獸醫站普遍只有幾個人,并且年紀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基層畜牧防疫隊伍出現斷層、知識老化現象。加上自然條件復雜,工作量大,給防疫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2.4 環境污染和飼養方式不合理,帶來了嚴重后果
當前畜牧生產過程中,某些養殖者抱著傳統觀念不放,只注重生產、不注重環境,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只注重效益、不注重動物福利。畜禽飼養過度密集、過載,飼養方式落后,污物得不到及時消除,有害氣體大量排放,舍內空氣污濁,畜禽活動受限,欄舍得不到徹底消毒,畜禽長期背離了自由、自然生存的條件和環境,健康狀況惡化,生產成本增加,最終損失的是經營者的利益以及人類居住的環境。
2.5 散養畜禽復雜,防疫難度大
由于散養畜禽養殖較分散,涉及養殖戶數量多,易被忽視,要做到高密度免疫難度大。養殖戶的動物防疫意識與技術也普遍缺乏,造成各項免疫工作難以開展。還有些養殖戶為逃避清理經常變換養殖地點,基本沒有落實任何防疫防護措施,存在著發生畜牧疫病的極大風險。
2.6 畜牧交易市場建設不規范,流通領域畜牧及其產品防疫監督管理工作滯后,畜牧疫情發生、擴散的隱患較大。
3.1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落實責任做好農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鎮政府是領導主體。因此,各鎮政府要高度重視,提高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100%的防控責任、免疫任務落實分解到鎮、村干部和畜牧防疫員身上,效仿計劃生育政策,實行“一票否決制”,確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一是在日常巡查基礎上定期開展總隊與支隊層面聯合巡查。聯合巡查制度實施八年來,太湖流域管理局先后以貫徹落實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保障世博會期間防洪及供水安全和省際邊界地區穩定、《太湖流域管理條例》貫徹實施監督檢查和水資源、河湖專項執法活動等為主題,充分發揮流域管理機構的牽頭作用,累計開展了40余次大型聯合檢查,范圍覆蓋“一湖兩河”及省際邊界地區,出動人員2 000余人次,車(船)300 余輛(艘),行程逾 30萬km,對違法填湖、任意侵占河湖水域岸線、未批先建等違法項目全面排查、現場檢查、分類處理、跟蹤監督,依法處理了數百起水事違法案件。
3.2 加強檢查督促,準確掌握情況
畜牧獸醫工作者應定期對當地畜禽養殖情況進行清查,對應關閉未關閉的養殖場或清理后反彈的養殖場、特別是逃避清理的流動式養殖場、畜禽混養、人畜禽混居和無法落實畜牧防疫措施的養殖場,督促其限期清理。對經批準保留或暫緩清理的養殖場造冊登記,對其各批次畜禽及免疫狀況錄入電腦數據庫,建立電子免疫檔案,切實掌握準確情況,使每個養殖場、每批畜禽都處于嚴密有效的監管之下。由各村畜牧防疫員每周進行一次跟蹤調查,準確掌握畜禽進出數量及病死情況,每月底前上報鎮畜牧獸醫站。
3.3 推廣科學的飼養管理方式
落后的飼養方式是導致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播的主要根源。因此,引導農民改變傳統養殖模式和管理方式,推廣科學先進的養禽技術,是預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有效途徑。廣大畜牧獸醫工作者應積極宣傳人禽混居、畜禽混養的危害性,指導農民實行畜禽分養、家禽籠養或圈養,并做好清糞便和消毒工作,確保環境清潔衛生。同時,指導規模養禽場或養禽專業戶建立完善的防疫、養殖和生產檔案,實行標準化生產、封閉式管理,做到品種優良化、防疫程序化、產品綠色化、環境生態化。
3.4 加強養殖消毒,消滅傳染源
對保留或暫緩清理的規模養殖場,畜牧獸醫部門督促其建立清潔消毒制度。要求養殖場必須做到每天對生產場地和畜禽群體消毒一次,出入養殖場的人員、車輛、畜禽進行消毒。畜牧獸醫部門定期派發消毒藥給畜禽散養戶,督促散養戶做好對散養畜禽籠舍及活動場所的定期清潔和消毒。
3.5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防疫意識和守法意識
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張貼標語、制作宣傳欄和印發資料等方式,加大《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疫意識和法制觀念,使他們能深刻認識禽流感的危害性,樹立“防重于治,預防為主”的觀念,變被動防疫為主動防疫,主動配合當地政府和畜牧獸醫部門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做到能及時上報疫情,不食用病死畜禽。
3.6 加強對農村規模養禽場的監督管理
一是加強對規模養殖場的畜牧防疫條件審核,對不符合畜牧防疫條件的,責令其停產、停業、整改;二是督促畜牧場建立完善的生產、免疫養殖檔案;三是實行異地引種準入制。引種前必須到當地畜牧衛生監督機構申報,引種后須經隔離、觀察,確認無病后方可混群飼養;四是要加強疫情監測,及時發現疫情隱患。
3.7 健全基層畜牧防疫體系
加大防疫經費投入雖然上級部門再三要求“畜牧防疫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但貧困縣要想保證經費足額到位,確實很難。因此,建議上級對農村的防控經費進行轉移支付,確保防控資金到位。不僅要對因病強制撲殺的家禽實行補償,還要對因禽流感免疫反應引起死亡的家禽實行補償。
3.8 大力培養村級防疫員
農村家禽飼養戶分散,線長面廣,而家禽免疫工作大多在早晨或晚上進行。家禽防疫工作量大,任務重,僅幾名畜牧獸醫站的工作人員難于完成如此巨大的免疫接種任務。因此,政府必須加大投入,大力培養一大批熱愛動物防疫事業,心系群眾,責任心強,技術操作熟練,能吃苦耐勞的村級動物防疫員協助完成家禽免疫和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宣傳等工作。
3.9 加強技術培訓
一要加強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培訓,全面提高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的法律水平和實踐操作技能;二要加強政治理論、職業道德教育,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使全體基層畜牧獸醫人員愛崗敬業、文明服務。
3.10 規范市場,成立市場監管組
全面推行動物及其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成立市場監管組,對上市動物及其產品查標驗證,禁止無免疫標識、無有效檢疫證明動物、動物產品上市交易、屠宰、運輸,嚴厲打擊違反動物防疫法律、法規的違法行為,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確保流通領域動物及其產品健康安全。
3.11 結束語
畜牧防疫是一項行政工作,同時也是一項技術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創新畜牧防疫管理機制,特別是重大畜牧疫病的免疫,更應注重政府管理力度的加強,運行機制的創新,確保免疫落到實處,以保證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1]周詩泉,實習生,劉青.加強疫病防控和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畜牧產業健康發展[J].恩施日報,200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