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周圍的突出物是什么?
Q我女兒8 個月時,有一次家里人給她把尿,我在旁邊無意中發現她的肛門周圍有一圈像泡泡一樣的突出的東西,呈紫黑色,像是淤血,用手觸之較硬。把完尿后,她的肛門一收縮,那一圈東西就沒有了。帶她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有可能是孩子腸道發育不完善,也不排除痔瘡的可能,但孩子太小,既不能用藥,也不能手術,等年齡大了再說,平常要盡量避免孩子便秘。現在孩子已經2 歲多了,癥狀沒有任何好轉,請問我女兒到底是什么病?應該怎么治療?我們平時該怎么護理?小欣
A: 據你所描述的情況分析,孩子患的是脫肛。脫肛多見于3 歲以下的孩子,因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骨骼和肌肉還處在發育過程中,骶骨的彎曲角度較淺,骨盆向前傾斜的角度還較小,所以直腸呈垂直狀態。再加上孩子坐骨直腸窩內脂肪較少,提肛肌和骨盆底部肌肉收縮力較弱,直腸黏膜附著力較小,所以當腹腔壓力增大時,直腸容易由肛門脫出。另外,當孩子便秘、腹瀉、咳嗽、大聲哭鬧時,或大人在給孩子把尿、把便時將孩子的雙腿上抬而使肛門處于全身最低位置,都有可能使肛門處的壓力增大,導致直腸脫出。
對脫肛的治療,多主張保守治療。首先要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飲食,讓孩子多吃些含纖維的蔬菜,每天讓孩子定時排便,以防便秘。切忌讓孩子蹲著排便,可以讓她坐在便器上排便,或者將便盆放在凳子上,總之要保證孩子坐在便盆上能兩腿下垂,這樣能減輕直腸壓力,防止脫肛復發。一般經過兩個月左右即可治愈,如果仍不能治愈,可采用肛周注射治療或手術治療。
孩子有頭皮屑怎么辦?
Q我的孩子5 歲了,最近給她梳頭時,我發現她有頭皮屑,而且越來越多,有時候洗完頭的第二天就看見頭皮屑了。請問為什么孩子會出現頭皮屑?是不是身體出現了什么問題?怎樣做才能消除頭皮屑?小青
A: 頭皮屑又叫頭皮糠疹,是由卵圓形糠秕孢子菌感染引起的,這種細菌是人體的一種常住寄生菌,正常人群頭皮的帶菌率高達50% 左右。頭皮屑的主要癥狀是頭皮瘙癢,有糠秕狀頭皮層脫落,也有的伴有紅斑或毛囊炎。
治療頭皮屑最常用的藥物是用2% 酮糠唑香波洗頭,洗頭時先用清水沖洗,然后涂抹2% 的酮糠唑香波,過10 分鐘左右再將藥液沖洗干凈。另外,孩子用的毛巾、臉盆也要經常用開水燙洗并放在陽光下暴曬。為了預防再次被感染,最好是自己買一套理發工具,在家給孩子理發,盡量少去理發店。因為理發店的理發工具、毛巾等都是公用的,如果不是每人用一次后立即消毒處理,即會造成相互感染。
大哭時憋得嘴唇發紫正常嗎?
Q我女兒1 歲4 個月了,她從出生至今,每次大哭時都憋得嘴唇發紫,有幾秒鐘沒有聲音,好像憋得喘不過氣來似的,然后才繼續大哭。我在孕檢時做過心臟篩查,沒有發現問題。請問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正常嗎?與孩子的心臟有沒有關系?需不需要治療?妞妞媽媽
A: 孩子大聲哭鬧時,突然出現口唇青紫、呼吸暫停,數秒鐘后自行回復繼續哭,這種現象民間叫“背氣”,醫學上稱為屏氣發作或呼吸暫停癥。這種病多發生于6 個月~ 6歲的孩子,不到6 個月和6 歲之后的孩子發病極少。發病的原因主要是恐懼、發怒、悲傷等精神因素刺激所致,是嬰幼兒的一種常見病。
臨床上將這種病分為單純性屏氣發作和嚴重性屏氣發作。單純性屏氣發作癥狀較輕,發作時間較短,可很快恢復正常。嚴重性屏氣發作時會伴有眼球上翻、手足抽搐、意識喪失,甚至出現尿失禁。現在對這種病的真正原因還不是十分清楚,有人認為是精神刺激,也有人認為與孩子患缺鐵性貧血有關。
為了防止孩子頻繁發作,要盡量少讓孩子受到精神刺激,平時多給孩子吃些大棗、黑木耳、雞肝等含鐵較高的食物,以改善缺鐵狀況。這種病不需要藥物治療,一般到孩子三四歲時發作次數會逐漸減少,6歲后多能自愈。
嘴里長的小肉芽怎么去除?
Q寶寶1歲半時,我發現他的口腔上軟腭兩側長了綠豆大小的肉芽,平時肉芽的顏色發白,上火時顏色變紅。剛開始發現左右兩側各長了一粒,過了半年,現在已經發展到左側三粒,右側一粒。我曾經帶孩子看過醫生,醫生說是乳頭狀瘤,但不提倡馬上手術,因為孩子小,手術風險大。請問用什么方法去除肉芽風險小?手術后肉芽還會再長出來嗎?小文
A:乳頭狀瘤是一種較常見的咽部良性腫瘤,大多數人對此沒有不適感,只有少數人覺得咽部干癢或有異物感。如果腫瘤較大,可導致惡心、吞咽不適或呼吸不暢。瘤體多發生在腭弓、舌部、扁桃體、軟腭緣、咽后壁、懸雍垂等處,一般呈現灰白色或紅色。瘤體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有的瘤體帶有小蒂,可左右前后活動,也有的無蒂,固定不動;有的外觀呈菜花樣,也有的呈顆粒狀;有的多發,也有的單個出現。
目前多認為這種病與某種病毒感染有關,過去的治療方法多是在局部麻醉下用手術刀切除或鉗除。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激光、冷凍、電灼、微波等技術也已在此廣泛應用。孩子年齡較小,如果用局部麻醉切除,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配合,而且有風險。用激光、電灼治療較快,風險也較小。有的孩子治療后還有可能復發,這種情況還需要進行第二次治療。
早產寶寶脖子軟需要輸液嗎?
Q我的寶寶是早產兒,34周+2天出生,是剖宮產。寶寶現在5個半月了,精神很好,只要有人逗他,他就會開心地大笑。可寶寶現在小脖子還直不起來,腰也軟。去醫院檢查,醫生建議我們給他輸“神經節”,打封閉針。請問寶寶是否需要做這些治療? 好云
A: 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有規律的,比如剛出生的嬰兒肌肉無力,四肢只會毫無目的地亂擺,如果將新生寶寶扶至坐位或直立時,他們的頭多是自然后仰或前低,下肢也毫無支撐力,直到4 個月時才能穩定抬頭。如果扶著三四個月的孩子讓他保持坐姿,他的腰會弧形前屈,要到5 個月時腰才能直起來。
5個半月的寶寶,通常頭應該能穩定抬起,而且腰也能伸直了。當然,這些只是一般發育規律,而不是絕對的。為保險起見,建議你帶孩子到當地省市級婦幼保健醫院或綜合醫院的小兒神經科做一下檢查,確診病情后再對癥治療。在診斷不明的情況下,最好不要輸液、打封閉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