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人》散場以后,深夜10點鐘。汽車時速略超八十,按理說,這正是該集中精神小心駕車的當口,可我不得不承認,剛才的戲在心頭撩起了一縷縷酸楚,使思緒瞬間穿越到七年之前,那時的我同現在的王子川一樣,都是懷揣理想的年輕人。但如今,隨著戲的落幕,不知有多少人會同我一起回憶,自己曾經的夢想,如今遺忘在了哪張信用卡下面……
話題回到《哈姆雷人》。
《哈姆雷人》的舞臺可用兩個字概括:樸素。所有的布景都是紙箱子一類的東西,表面用黑顏料畫上點家電、門窗的特征,就這樣點石成金了。盡管用起來總令人不放心,因為演員出來進去觸碰到它們時,便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但從成本、裝卸、換場等各方面考慮,卻是非常經濟實惠的聰明辦法。舞臺右前側設置了一個小樂池,架子鼓和電吉他非常顯眼,當五顏六色的燈具僅打亮這里時,王子川親自撥弦,狂吼一段,令人頓生移步酒吧的幻覺。
集編、導、演于一身的王子川,也是“上海戲子合作社”的頭兒。因此《哈姆雷人》是徹底的“子川制造”,無論說還是唱,沒有一個元素能脫離他的存在而存在。不能否認,“個人英雄主義”式的創作有諸多好處和便利,但也容易造成失控和混亂??醋哟?,前半段尚未完全進入狀態,戲很松,拖沓感較強,可自從喝了搖滾這副興奮劑,他又幾乎high過頭,后半段明顯加速,整出戲顯得張弛無度。其他演員在沒有high到相同程度,并缺乏強大控制力的情況下,他們也想做到同王子川一樣的放松隨意,結果適得其反。
盡管問題不少,但觀眾依舊看的津津樂道、歡樂開懷,因為我們時時刻刻都同王子川及演員們進行著密切的交流。這種風格的演出在上??芍^鳳毛麟角,相較中規中矩,這么隨意卻個性十足的作品,發自骨子里的那種不大容易控制的激情才深富藝術的氣息。
戲中戲已經是種比較復雜的內容架構了,但王子川不嫌麻煩,搞了個“戲中戲中戲”,一口氣設下三環嵌套。最外圍的是兩個80后小青年的問題婚姻生活,中間是一個通過夢境形成的哈姆雷特式生活,在哈哈王國里又演出了一個以現實為基礎惡搞了的生活。我個人認為,外圍的現實婚姻故事最沒勁,哈哈王國的故事雖有創意但拖沓臃腫,而戲班演出的那臺戲才是“子川制造”最有亮點的部分。在如此解構之下,《哈姆雷特》終于成了喜劇,所有人都保全了性命。哈哈王子非要以寬容過頭的態度公開認可叔父篡位的事實,外圍的婚姻中丈夫賣掉了《哈姆雷特》的書為妻子換回了一個LV的手機鏈。當他們彼此雀躍相擁的時候,不免悲從中來。這,真的是個喜劇嗎?喜劇故事本質并非真的很喜,因為殺父娶母的巨大仇恨并沒有消滅,物質與精神的碰撞并沒有結束,都只是暫時敷衍的妥協。
看子川制造的《哈姆雷人》,時值兩會即將落幕之際,代表和委員們從各自的立場和角度踴躍建言。而王子川在遠離首都的申城,在一個弄堂深處的小劇場里,用他的作品向觀眾表達了他對物質、對金錢、對愛情和對社會的想法。所以他也是一名代表,他身后有一個被稱作“80后”的龐大群體。盡管在戲中,他經常對他身處的,由民營劇團支撐的小劇場話劇的現狀致以無奈的嘲諷,但無法忽視的是,這種戲劇形式的存在,恰恰是年輕人喊出心聲的必要通道,是年輕人寄存理想信念的心靈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