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給我們的感覺像在飛,是放開想像的翅膀后,呼啦啦地進入了云端,把我們帶到了作者的世界之中。
所以,我們需要放膽寫作,放開一切負擔,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感受深切的人和事,寫自己的“心”。寫啊,寫啊,寫啊!寫到感覺像在飛的時候,“心”就“靈”了,下筆就“如有神”了,文章就有了生氣和活力,甚至,有了“神韻”!
德國大詩人歌德有詩云:“在限制中方能顯示身手,只有規律能給我們自由。”作文又總是有限制的——老師的命題、我們自己的生活局限、篇幅、時間,等等。可是,就像體育比賽,限制正是顯示我們身手的條件。作文,也需要限制。在限制的范圍內,我們“逼迫”自己想啊想,把自己的積累“逼”出來,把自己的才華“逼”出來。
這就需要掌握作文的“規律”。掌握規律,才能自由抒寫。看似矛盾,可是,好多同學就是在沒有學會基本的規律時,就“自由”寫作,那就變成“亂寫”啦!胡編亂造,道理淺薄,文體雜糅,等等,都是不顧作文自身的規律,隨意地“起飛”;結果,當然是“飛”得越高,跌得越重!
所以,我們必須注意一些基本常識——
“文體”要分明,寫記敘文、寫人寫事要有“情節”,要有敘述,更要注意描寫……
要寫自己真實、深切的感受,不精不誠,怎能動人?!
“結構”要有堅實的基礎,然后,再開放、靈動……
駱冬青,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