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傳媒領域不斷對外開放,傳媒競爭越來越激烈,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有20余家出版集團、40余家報業集團,形成國內傳媒市場集約化、集團化發展趨勢。但是與西方媒介集團化的發展相比,以及眾多涉外事件表明,我國在對外傳播中缺少媒介集團的身影。我國的媒介集團應該承擔起對外傳播的重任,發揮其在對外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傳媒產業化 媒介集團 對外傳播
一、我國媒介集團化發展歷程
我國的媒介集團化自第一個媒體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出現以后,人們不斷地對這一新鮮事物從多種角度,各個方面進行觀察、分析和評價。隨著國內媒體集團的增多,媒介集團化已經成為我國傳媒事業走向強盛的必由之路,隨著我國加入WTO后,在傳媒領域不斷對外開放,競爭也更加激烈的背景下,加快了我國媒介集團化建設的進程。我國目前已經組建24家出版集團公司,49家報業集團,出版行業上市公司11家(南方周末,2008年12月4日)。我國媒介集團化在發展過程中,控制總量合理布局,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源配置,發展集約經營,形成規模優勢。按照專業分工和規模經營要求,運用聯合、重組、兼并等形式,組建一批主業突出、品牌名優、綜合能力強的大型集團,推動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地區結構調整,促進跨地區發展和多媒體經營,提高產業集中度。積極推進集團化建設,把集團做大做強。在現有試點基礎上,組建若干大型報業集團、出版集團、發行集團、廣電集團、電影集團,有條件的經批準可組建跨地區、多媒體的大型新聞集團。集團承擔完成宣傳文化工作任務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負責把握導向、制定規劃、加強資產運作、財務管理。一來解決長期以來媒介單純依賴國家財政的問題,二來通過“盤活存量資產”和“優化資源配置”,解決我國媒介規模普遍較小、無法同國際級的媒介集團抗爭的問題,三是解決近年來媒介發展中因管理不善出現的“散”、“濫”等問題。
二、西方媒介集團化的特點
1、以大吃小,以強吞弱,強強聯合,逐步形成集團化趨勢。這是西方媒介集團目前發展的主要方式。一些資本實力雄厚、媒介技術先進的企業利用手中的資金和技術壟斷市場,打壓競爭對手,并通過政策來以大吃小,以強吞弱,兼并和重組中小傳媒公司,迅速擴張自己的業務范圍,逐漸發揮其自身的影響力。
2、橫縱結合、縱深發展、多媒體、多行業、多區域、多國發展是西方媒介集團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標志。西方媒介集團在多元化的發展過程中,在產業的橫縱結合發展上形成體系化,形成上中下游緊密聯系的價值鏈。同時,西方媒介集團實施向外走戰略,加快國際經營發展,誠如學界所言,“當今西方各國,新聞媒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新聞媒體純粹是本國的,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新聞媒體只在本國經營,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
3、傳統與技術相結合,數字化、網絡化成主流。傳統媒體,利用網絡平臺、開發其內部價值,逐步走向集團化發展趨勢。在多媒體時代,應用數字技術,可以將任何一種形態的信息轉化成統一標準的信息資源,轉化為統一的數字化信息。這樣不僅打破了媒體之間的溝壑,也將各種信息整合、開發、利用在同一個組織結構內,發揮更好的優勢。
4、政府參與、政策保護、法律法規健全是西方媒介集團發展壯大的制度保障。西方媒介集團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集中化變革,與政府的社會改革、產業的綜合調整、法律的不斷補充和修訂不無關系。西方政府明確的認識到媒體在社會發展、國際競爭等中發揮的作用,所以在社會變革中扶持本國傳媒企業的壯大和擴張,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三、媒介集團在搶占國際話語權中的作用
無論是從我國媒介集團化發展的必要性,還是從近幾年我國對外傳播和一些敏感事件的發布上來看,我國需要強有力的對外宣傳媒介集團,擴大我國在對外傳播中的話語權。對外傳播中,一些國際化的媒介集團占有重要地位,發揮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國的對外傳播沒有呈現出系統化的傳播格局。一般是以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一些大型媒體來承擔。在國際傳播格局中,與國外媒介集團相比,并沒有占上風,因此,組建國際化的媒介集團,加強我國的對外傳播顯得尤為必要。
在對外傳播過程中,我國組建的媒介集團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主動借鑒國外媒介集團,尤其是對外傳播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大型媒介集團的經驗和做法,形成以電視、報紙、網絡等多媒體形式的大型集團,在處理敏感事件和對外傳播中,可以及時傳達官方和民眾的看法和意見,讓國外民眾從多種渠道了解中國。
第二、更新理念,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對外傳播媒介集團。我國的對外傳播媒介集團是對外傳播中國文化、中華文明,介紹中國國情和社會發展變化的載體,是國外民眾和媒體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的窗口,要在對外傳播中彰顯媒介集團的信息傳播作用及在引導輿論方面的能力。■
(作者: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