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肉搜索”在滿足人們信息需求的同時,一些虛假信息的傳播會給事件當事人的生活造成困擾,甚至造成社會的不穩定。筆者以胡斌事件為切入點分析“人肉搜索”中的虛假信息傳播的特點,以及遏制虛假信息傳播的對策。
【關鍵詞】人肉搜索 虛假信息 網民 傳統媒體
“人肉搜索”自微軟“陳自瑤事件”后不斷在現實世界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事件中網民都以道德捍衛者的形象出現。但虛假信息的不斷出現不僅影響了事件當事人的生活,也誤導了公眾輿論,擾亂社會秩序。
一、胡斌替身事件回顧
2009年7月21日,一則題為《荒唐,受審的飆車案主犯“胡斌”竟是替身》的帖子迅速在各大社區網站躥紅。天涯、凱迪、騰訊、新浪博客等知名社區網站紛紛轉載。發帖人劉逸明在7月23日至8月2日又先后發表了8篇文章捏造證據炒作胡斌替身的謠言。①一時間對庭審中胡斌的身份的質疑聲不斷。7月25日有網友稱“人肉”出了胡斌替身的真實身份,其真名張禮礤,是杭州的出租車司機。②7月29日,成都商報發表題為《照片主角現身:我不是胡斌》的文章,北京劉先生打電話給該報稱網絡上滿天飛的“張禮礤”照片是自己的,自己是某國企行政助理,照片是幾年前照的。同時為證明照片是自己的,劉先生還給該報發了幾張自己的生活照,并稱因為此事,自己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8月21日湖北公安機關對發帖人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作出了行政拘留10天的決定。
二、胡斌替身事件分析
(一)事件過程中虛假信息發布者、網民、網絡管理者的反應
《荒唐,受審的飆車案主犯“胡斌”竟是替身》的文章在網絡發表后,眾多網民關注此事,并發表自己的看法。此后,劉逸明先生態度的變化引起了筆者的興趣。據劉逸明09年7月24日的博文《胡斌飆車案豈不讓人質疑》中寫道“受害人譚卓的父親譚躍本人并沒有在當天到庭旁聽,不是他不愿意去,而是當天上午接近10點的時候他才接到律師的通知,不在杭州的他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都不可能在當天下午3點半趕到庭審現場。”而在其另一篇7月28日的博文《法院就胡斌替身說“辟謠”是越俎代庖》中又寫道,事實上,譚卓的父親譚躍在7月15日參加庭審的時候就覺得出庭受審的“胡斌”不像之前的胡斌,尤其是在氣質上,他只是沒有往替身方面想而已。另外,讓譚躍覺得蹊蹺的一個細節是:一直參與處理該案的杭州市交警大隊一個警察在當時竟然不由自主地說了一句話:“這小子關了兩個月,還長胖了,變白了。”現在在譚躍看來,這個細節也許代表了另一層意思:連警察都覺得這個胡斌有點不像。③這些博文中可以看出,相隔僅僅四天劉先生對譚躍是否出庭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也許我們不能說是劉先生太偏執,而是眾多網民的回應給了劉先生信心。筆者發現劉先生在胡斌替身事件變為網絡熱點同時也越來越肯定自己最初的那個假設,即庭審中的那個胡斌是替身。7月23日劉先生在《我為什么覺得上庭的胡斌是替身》一文中稱自己對比照片提出質疑,只是想分享自己的感受。7月24日發表了題為《上庭受審的“胡斌”鐵定是替身》的文章。直到29日劉先生陸續發表了好幾篇文章,語氣都十分肯定庭審中胡斌的替身身份。29日被網民“人肉”出的胡斌替身的生活照的真正主人出現。網絡管理者將胡斌替身事件視為敏感話題,不再熱捧,事件因替身照片真正的主人的出現而降溫。失去眾多網民的支持劉先生對自己最初的假設也開始動搖了,雖然劉先生在之后的幾篇文章語氣上似乎更加肯定了庭審中的胡斌是替身,但顯然已經亂了陣腳,他已經不能像之前那樣冷靜地去搜集證據證明自己的假設。劉先生自己的隨意讓他受到了懲罰。但是該件事中眾多網民以及各論壇版主也需要反思。
(二)事件中傳統媒體和政府部門的反應
在該事件中,筆者發現與網絡媒體相比,傳統媒體顯得較為冷靜,所有的報道都是客觀的陳述已有事實,在事件的真相完全浮出水面之前跟進的傳統媒體也不多。大多數媒體是在7月29日被“人肉”出的胡斌替身“張禮礤”照片的真正主人出現之后才跟進。而對事件作出回應的只有杭州西湖區法院和杭州西湖區檢察院,而這兩家都是替身事件中受到質疑的司法機關。即便是這兩家的回應也只是口頭聲明胡斌不是替身,網絡上傳播的是謠言,沒有提供任何有力的證據。
三、網絡虛假信息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互動從源頭控制虛假信息的傳播
筆者所說的兩者間的互動是在事件成為網絡熱點,并且真假難辨時,由于網絡媒體沒有采訪權無法核實信息的真假,傳統媒體可以通過相關采訪核實這些信息。如在胡斌替身事件中,傳統媒體可以通過胡斌的同學、老師,學校尋找胡斌本人的相片,再將這些相片與庭審時胡斌的相片送交專業人士鑒定,最后將鑒定結果公之于眾。因此,傳統媒體調查網絡熱帖中有疑問的信息,對事實真相的澄清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權威部門及時發布權威信息
在胡斌交通肇事之初的“欺實碼事件”發生后,與事件直接有關的杭州市有關部門口頭聲明網絡上胡斌替身事件是謠言,沒有發布任何有說服力的信息。而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海市浦東新區有關部門對引起網民熱議的民警“釣魚執法”問題的調查。為查明事實真相,浦東新區政府部門成立了“聯合調查組”,調查組成員有上海市和浦東新區的人大代表,有政協委員,有記者,有律師,有社區和企業代表并向媒體公開調查結果。由聯合調查組向公眾提供真相,查出真相后浦東新區區長姜樑代表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向社會公眾作出公開道歉。④筆者相信,若政府部門能有這樣的態度什么樣的謠言也不會傳播開,才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威。
(三)用法律規范網絡管理者和網民
在該事件中,筆者發現使劉逸明從最初與網友分享自己的想法,懷疑接受庭審的胡斌是替身到認為庭審中的胡斌就是替身的重要原因是眾多網民的回應和網絡管理者在某種程度上的推動。在女大學生周春梅被害事件中,網絡管理者和眾多不明真相的網友盲目地進行“人肉搜索”是導致周春梅被害的重要原因。2009年12月26日通過的《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犯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在接到被侵權者的通知后,網絡管理者或知道網絡用戶利用網絡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否則承擔連帶責任。⑤筆者認為《侵權責任法》對網絡虛假信息的傳播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由于網民人數眾多,且沒有實名登記,對網絡的管理還需要網民自律。
(四)建立網絡社區規范,提高網民媒體素養
以美國為例,其互聯網發展的時間比我國長且技術比我國發達,但其因為“人肉搜索”引起問題遠比我們要少。⑥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美國完善的互聯網行業自律體制。我國2009年1月1日,在天涯、貓撲等網站貼出《人肉搜索公約1.0Beta版》,標志著互聯網自律機制已引起重視。目前,“人肉搜索”中有很多不實信息是眾多網民盲目跟風的結果。筆者認為,有效的自律制度和成熟的自律組織是規范網民網絡行為的良方。一方面,建立起成熟的互聯網自律組織并制定有效的網民自律制度,另一方面,有關部門通過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網民的媒體素養,使網民更加理性,謹慎對待自己所發布的信息。■
參考文獻
①http://news.xinhuanet.com
②http://tieba.baidu.com
③http://blog.sina.com.cn/elym
④http://news.sina.com.cn
⑤《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36條
⑥宣海林,《網絡法制在美國——人肉搜索、饅頭血案、微軟黑屏及其他》,《域外法制》,2009年5月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07級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