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視節目信息量大的要求,使口播新聞以其靈活性、快捷性成為新聞節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對目前播音員在口播新聞無聲語言的交流中存在的弊端及交流的技巧和規律進行了探索,闡述了無聲語言的交流在口播新聞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電視 口播新聞 無聲語言 交流技巧
電視口播新聞是沒有新聞現場圖像,由播音員播念簡要文章的一種報道形式。口播新聞的特點一是靈活,二是快捷。在沒有現場圖像的情況下,以口播形式報道新聞,能起到很好的變通作用,也可以大大提高新聞的時效性。
電視口播新聞時播音員直接面對觀眾,這就產生了不僅聞其聲而且見其情的問題。這種感情交流就是通常所說的無聲語言的交流,這種無聲語言的交流作用不可忽視,它直接影響著新聞傳播的效果。雖然現在很多電視臺都使用了提詞器,但一直盯著提詞器會顯得呆板僵硬,所以很多播音員依然會采用無聲語言來加強稿件二次創作的魅力。本文僅從口播新聞無聲語言中的抬頭動作、面部表情交流方面談幾點體會。
由于近幾年衛星電視的迅猛發展和加密頻道的增加,我們有機會看到更多的電視節目。從目前口播新聞播音員狀況及自己多年來的工作實踐看,筆者認為口播新聞中的無聲語言的交流還存在著許多弊病。
一、抬頭交流的表演化
播音員是媒體代言人,這就要求播音員應具有較高的政治文化素質,以親切、自然、平和的表情和語言實事求是地傳達新聞內容,是一種極為自然的情感式交流,不應該摻有任何表演成分。而有的播音員對自己的身份認識不清,認為笑瞇瞇即“親切”,冷冰冰即是“端莊嚴肅”,過分地去表現自己,給人夸張、做作的印象,從而破壞了新聞的可信性和自身的可視性,既降低了節目的質量又影響了自身形象。
二、抬頭交流的公式化
有些播音員由于備稿時準備不充分,沒有將稿件內容消化、吸收,造成了播任何稿件都在句首、句尾處抬頭,并不是根據稿件內容確定交流點(抬頭動作處),而是千篇一律,顯得呆板、僵硬。
造成這些弊端的原因,除了播音員基本功不過關、鏡頭前心理狀態不佳等因素外,還有播音員知識水平低、審美能力差、缺乏對口播新聞的重要性、客觀性、時效性的認識,以及播音員對稿件內容和宣傳目的的理解、把握不夠,不明確抬頭的目的等。那么,如何克服這些弊病,達到較為理想的交流和宣傳效果呢?
首先,播音員應該認識到,表情的源頭是在稿件。這就要求播音員要認真備稿,研究和領會稿件的實質,吃透稿件,使自己的感情與稿件內涵的感情融為一體,而不是刻意設計的假感情。
其次,在理解稿件的前提下,要正確理解、掌握抬頭的總體創作原則。抬頭的目的是為了與觀眾進行交流,播音員要通過想象,透過鏡頭看到坐在屏幕前的觀眾,不但要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而且要有感情上的交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從而達到與觀眾視線的交流,思想的交流,使觀眾的情緒受到感染,引起觀眾共鳴。在口播新聞中有些播音員只顧念稿子,把抬頭動作作為一種“任務”來完成,而沒有把它作為一種交流的手段來處理,讓人感到做作、僵硬,達不到好的宣傳效果。
怎樣才能把抬頭動作處理得協調自如呢?筆者認為,首先在備稿時應做好充分準備,確定好交流點,把握抬頭的規律。
1、強化式交流。這種形式的交流,一般表現在新聞的導語和重點句上。重點句一般與報道的目的緊密相聯,我們可以將它作為交流點,抬頭交流,使觀眾一目了然。稿件中需要交流的地方就是抬頭的依據,但應注意到從整體出發的交流和從具體出發的交流不是孤立的,它們是相輔相成,共同融合于一組新聞之中的。
2、啟發式交流。就是要在引起觀眾思考的地方交流,它具有導向作用。如:2006初,某區把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作為發展本區經濟的第一增長點,使鄉鎮企業總產值由建市初的×萬元提高到×萬元,那么,他們是如何發展鄉鎮企業的呢?他們靠的是什么呢?是科技進步。應在“他們……鄉鎮企業的呢”抬頭交流,“他們靠的是什么呢?是科技進步”都應抬頭交流。這種交流,會引起觀眾的思考,具有導向作用。
3、提示式交流。就是在承上啟下的關鍵處交流。如:“在上期的‘建市十周年欄目中,我們采訪了市委書記某某同志。今天,我們來談談建市十年來,我市在工業、外貿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應在“在上期的‘建市五周年大家談’欄目中”、“今天”處抬頭交流以引起觀眾的回憶,調動觀眾的情緒,提醒今天報道的內容,從而體現新聞宣傳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與觀眾的交流點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實現目的,收到預期效果,就必須熟悉稿子甚至對重點句子達到背誦的程度,只有這樣,在交流時才能從容、自然,才能得心應手。
總之,無聲語言的交流在口播新聞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與有聲語言的交流互為補充、密不可分,兩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口播新聞交流的整體。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無聲語言交流的規律和技巧,注重在業務能力,心理素質和知識含量,個人修養上有一個量的積累,從而達到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①《廣播電視詞典》
(作者單位:遼寧省葫蘆島市電視臺)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