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規矩?《辭海》上說:“規,所以正圓;矩,所以正方。引申之,稱共同遵行之規律曰規矩;又謂人品行方正為規矩。”按現在通常的說法,規矩是指“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方和圓都是一種穩定而美的形態,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它代表世間萬物不同的存在狀態。方圓,是混亂之后的整飭,是躁動之后的平靜。這都是“規矩”立下的功勞。不然的話,世界將變動不居,滿目亂象。
年輕人天生叛逆,他們睥睨規矩,討厭規矩,不講規矩。這其實不全是年輕人的錯,因為他們“不懂”。因不懂而無畏,也因不懂而不能讓他們承受太多的責難。我們有時候大聲呵斥年輕人說:“不懂規矩!”說得對極了,不過不該拿訓斥的口吻,不該聲色俱厲。須知,叛逆是催生進步的因子,它孕育著希望;沒有叛逆,世界將是一潭死水。但叛逆不能無視和縱容,我們只能引導和修正它。
可是因為不懂和不講規矩而在現實中碰得頭破血流之后,無畏的青年會痛切地感到規矩的強大存在,并會逐漸步入規矩的軌道,或者他們修正著規矩,發展著規矩,于是他進入了中年和老年。
中老年人更多地認識規矩的重要,珍視它,維護它,修補它,建設它。但漸趨保守的思想又往往催生惰性,阻礙進步。因此,中老年人最怕故步自封,最怕墨守成規。中老年人要做的,是向年輕人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并大度地側身讓年輕人自然超越。
然后年輕人變成年老人,更年輕的人又步履矯健地上來了。
人類,就是在規矩的建立、守衛和廢弛的螺旋式上升中進步的,其中充滿著“新”與“舊”的比拼,“破”與“立”的爭斗,“否定”和“堅持”的角逐。
(作者系湖南宜章縣一中高中語文教師)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