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外婆家門口總會有從山溝溝里刮來的陣陣涼風,常常會引來很多人納涼。我問外公:“我們這里為什么這么涼快?”
外公指指山上的樹木,笑著說:“樹下的空氣終日曬不到太陽,涼涼的,就從山坡上往我們房子這邊流動;房子外面的熱空氣往上升,這樣就形成了空氣的循環圈。所以一到夏天,我們這里就很涼快。”為了證實這個原理,我用孔明燈做了一個實驗。
實驗材料:
孔明燈一個、打火機一只、蠟燭一支。
實驗過程:
把孔明燈撐開,在孔明燈的底部點燃蠟燭,加熱孔明燈內部空氣。當孔明燈內部的空氣變熱,并有熱空氣從孔明燈底部溢出時,慢慢松開孔明燈。孔明燈慢慢上升,向空中飄去,越飄越遠。
結果分析:
當點燃孔明燈后,內部的空氣因為加熱而膨脹,于是內部的熱空氣就會比外部的冷空氣輕,熱空氣就會托著孔明燈慢慢往上浮。
結論:
冷熱空氣相遇時,熱空氣慢慢往上浮,冷空氣輕輕往下沉,空氣在沉浮之間,就有流動,從而產生了風。
外婆家在岳麓山下,山上的樹木茂盛,樹木下的空氣因為終日曬不到太陽,是涼的;樹木外的空氣因為曬了太陽,是熱的。山下的熱空氣往上浮,山上的冷空氣往下沉,冷熱空氣的交替就形成了風,所以一到夏天,外婆家門口就會很涼快。
點評
習作語言精練,體裁新穎。小作者通過實驗向我們介紹了空氣流動形成風的原理,讓人在輕松閱讀的同時,增長了科學知識。本文是一篇不錯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