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魚”是大鯢的俗稱。為什么在大鯢的“鯢”旁邊是個“兒”字?說起這個“兒”字,里面有一個鮮為人知凄美動人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在長江上游崇山峻嶺中有一座突兀高聳連接云天的仙峰山。此山方圓百里是一片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半山腰有一個天然的巨大溶洞。溶洞好幾十里長,洞狀畸形崢嶸曲折,鐘乳石犬牙交錯,大洞中有小洞小洞中有大洞。溶洞內的外面是一片空間高面積寬開闊無比的大平壩,溶洞的里面是微微傾斜向上的一段石坡,往后洞口從大到小光亮由明變暗,人只能彎腰低頭帶著照明前行,再往后又是一片開闊地,一邊是陡峭坡坎一邊是深邃陰河……
溶洞里陰河流出的泉水冰肌刺骨清澈甘甜,沿著蜿蜒曲折花草掩蓋的山溪,一直流經山麓下一個小山村。這個村子名叫倪家村,村民靠耕種、打獵、砍柴為生,世世代代都飲用這溶洞流出的陰河水,個個身體健康長命百歲。這是因為在這條陰河里住著一條專吃何首烏已修煉千年的黑魚精,它的排泄物成了人類長壽的神水妙藥。
據說,此黑魚精來歷非凡,她原來是天宮瑤池中的荷花仙子,因跟蟠桃樹神私通,被王母娘娘貶謫凡間變成一條形貌丑陋的黑魚,扔進這黑咕隆咚深不見底的溶洞陰河里。在長年累月中,黑魚靠自己的意志和力量進行頑強修煉,終于修煉成一個可以變換為人穿著樸素美麗少女的精靈,并給自己取了好聽的名字:山姑。山姑時常在山的周圍采食何首烏的根莖葉,也時常躺在溶洞旁的一塊寬大平坦的石板上曬太陽。有時高興還敞開嗓喉發出尖聲的女高音,唱出一些婉轉悠揚稀奇古怪的歌曲。
一天上午,天氣格外晴朗,紅火太陽從東方上空升起,把整個地面烘得暖洋洋的。村里一個樵夫上山砍柴。這個樵夫名叫倪偉,是個身體壯實的青年小伙子。當他來到大溶洞前不遠處,突然隨風傳來一陣悅耳動聽美妙迷人的歌聲。他十分好奇地撥開茂密草叢循聲走上前去。
抬頭一看,不覺一下驚呆了。大石板上,半臥著一個村姑模樣年輕美貌的少女,她一手枕托著頭一手拿著枝鮮花來回搖曳,仰望著滿是美麗彩云的天空,悠然自得隨心所欲盡情地歌唱。
青年小伙子的突然出現,使她大吃了一驚,歌聲戛然終止。她驀地撩袖唏噓哭了起來。倪偉感到莫名其妙,剛才她還高高興興唱得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哭了起來?
倪偉放下手拿的繩索和砍刀,雙手合攏十分禮貌地彎腰一揖:“請問姑娘,有何心事如此傷心?”
山姑掩面偷偷瞧了瞧眼前這位憨厚老實的年輕后生,不免心生出一片愛戀之情,她停止哭泣嬌滴滴地說:“只因前不久父母雙親已亡,小女流浪至此孤獨一人無依無靠,忽然想起他們就感到悲傷難過!”
倪偉竭力勸解安慰:“姑娘,既然如此,不必再悲傷難過!人死不能復生,活著的人應該好生活著。如若姑娘不嫌棄,可到我家寒房破舍居住,我也是個早年失去父母的孤兒,現跟雙眼失明的老祖母住在一起……”
“謝謝大哥,請受小妹在此一拜!”山姑聞聽此言,喜出望外,求之不得。“大哥,您辛苦了,在此坐一會,我去去就來!”她拜謝過后,一把抓起砍刀和繩索便朝山坡上跑去。
不大一會兒工夫,山姑用竹竿擔著兩大捆上等好柴,邁著輕盈矯健的步子走來。她將柴捆放在路邊,走到倪偉面前解開挽著的衣裙,從中取出大堆從懸崖峭壁上摘來的野果子,兩人偎依在一起共享。
山姑隨倪偉來到村里后,看見村民們生活貧窮缺醫少藥,她從山上采來名貴珍稀草藥免費給大家治病,使得那些眼瞎,耳聾,口啞,肢痹,身癱的一個個患者都成了正常人。
在長期交往中,兩人產生了深厚感情。每天一起早出晚歸上山砍柴一起逍遙自在四處玩耍。不知不覺時間過去幾月,山姑的肚子里已有小生命在萌動生長。
正當小夫妻倆歡歡喜喜準備著迎接小寶貝誕生,這事卻被土地神知道了。他悄悄來到天庭稟告給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一聽勃然大怒:“大膽妖孽,當初與天神私通,如今跟凡人交配,有辱天規地矩,必須嚴懲不貸!”于是,他派出天兵天將前去捉拿。
盡管山姑身懷六甲,卻以她修行千年的魔力道法,同天兵天將們進行殊死決斗。最后,終因體力不濟力量懸殊被打敗。
此時,她感到腹中似刀絞般劇痛難忍,這是胎兒早產前的征兆。她躲過天兵天將追殺,一閃身趕快鉆進溶洞深處,將那分娩出的一個個似人非人似魚非魚的胎兒小心翼翼放入水溝里,然后用一些碎石片輕輕遮蓋在上面。
這一切搞妥當后,為了防止這些新的小生命被發現遭屠戮,她潛出溶洞后,攔腰將正在尋找她的丈夫倪偉抱起,快步朝一個萬丈深淵的懸崖峭壁處奔去,把搜尋她的天兵天將們引誘開。
夫妻二人縱身跳了下去,瞬間兩道美麗的彩虹從山谷上空飛出,彩虹下是兩座緊緊連在一起的山峰,遠遠望去就像兩個緊緊擁抱的青年男女,這就是后來人們所說的夫妻峰。在旁邊有一個深不見底的水潭名叫黑魚潭。不久,在此出現一座小廟,那是人們為紀念山姑修建的,年年香火十分旺盛。
自從倪偉和山姑死后,村民們還發現從溶洞到山麓的一段小溪水里,出現了一種似人非人似魚非魚的動物。這種動物在夜間能發出嬰兒般的啼哭聲,在以前是沒有的,他們都認為這是倪偉和山姑兩人的孩子,從不傷害它們,把它們看作神靈加以保護,并捉一些蚯蚓、青蟲、蝦子、小魚來喂食。
有人把它們叫做“娃娃魚”,村里有個懂得文墨的私塾老先生,認為這種叫法太俗,便把“倪”姓右半邊的“兒”字同“魚”字組合成一個“鯢”,再在“鯢”字的前面加上一個“偉大”的“大”字,給它們取了個文雅的學名:大鯢。
這就是流傳民間“娃娃魚”的傳說。從此大鯢成了世間珍稀動物,它的名字登上了人類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