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草莓脫毒與快繁的技術措施,篩選出了草莓組織培養的最佳培養基及培養條件,并介紹了脫毒草莓苗圃繁殖要點,為草莓無毒苗快繁體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草莓;組織培養;脫毒;快繁
中圖分類號:S668.4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3-0109-02
草莓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高檔水果,通常采用匍匐莖繁殖,由于繁殖系數小和新莖分枝繁殖苗苗質差,影響產量和品質;采用種子繁殖,由于草莓屬異花授粉作物,實生苗之間個體變異較大,很難保持原品種的優良性狀。目前無病毒苗繁殖體系建立尚不完善,農民自繁自育,反復留種,致使種苗退化,病害滋生蔓延。盲目引種又會造成品種雜亂。采用草莓脫毒、快繁技術,提高草莓的繁殖系數,建立無病毒苗快繁體系,是提高草莓產量和品質,促進草莓產業化的有效途徑。草莓脫毒苗既可確保原品種的種質純度,又可提高品種的抗逆性,脫毒苗生長速度快,長勢強,產量可增加30%以上。
1 脫毒的理論依據
病毒是一種純寄生的無胞型微生物,它寄生在植物體內引發病害,直接影響植物體的生長和代謝。莖尖是植物頂端的原生分生組織,細胞分裂旺盛,生命力強。莖尖分生組織培養之所以能除去病毒,是由于病毒在感染植物體內不均勻分布,老葉及成熟的組織和器官中病毒含量較高,而幼嫩及未成熟的組織和器官中病毒含量較低,生長點(0.1~1.0 mm區域)則幾乎不含或含病毒很少,是因為病毒繁殖運轉速度與莖尖分化區細胞生長速度不同,病毒向上運輸速度慢,而分生組織細胞增殖快,這就使莖尖分生組織區域的細胞不含病毒。經離體培養的再生無病毒植株就是脫毒苗。
2 組織快繁
即通過植物體的莖、葉等組織進行增殖擴繁,其生長周期短,一般為25~28 d,繁殖系數大,一年內一個生長點頂端細胞可培養出600~800萬與母體生理特征完全一致,且不帶病毒、類病毒、細菌、真菌的植株,同時苗木生長速度快,產量高。
2.1 無菌材料的獲得
從正在生長的植株中,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長勢強﹑具有本品種特征的匍匐莖尖或單株心莖,去掉可見葉,用10%洗潔凈泡8~10 min,在流動的自來水中沖洗20~30 min,吸干水分。在無菌室內的超凈工作臺上,用75%酒精處理20~30 s,0.1%升汞和吐溫1~2滴滅菌8~12 min,再用無菌水沖洗5~7次,然后借助于 80~100倍雙目解剖鏡剝取生長點 0.1~0.3 mm,含有1~2個葉原基,快速接種到誘導與分化培養基中,封口后轉到培養室進行培養。同時做好標記(品種、接種時間、接種次數),以便觀察與記載。
2.2 組織培養條件
基本培養基為MS;①誘導與分化培養基MS+6-BA 0.5~1.0 mg/L +2,4-D 0.05~0.2 mg/L + GA3 0.5~1.5 mg/L;② 繼代與增殖培養基MS+6-BA 1.5~2.5 mg/L+IAA 0.5~1.0 mg/L+IBA 0.5~1.0 mg/L+GA3 1.0~1.5 mg/L;③壯苗培養基MS+6-BA 1.0~2.0 mg/L+IAA 0.1~1.5 mg/L+IBA 1.0 mg/L+GA3 1.0~1.5 mg/L;④生根培養基1/2MS+6-BA 0.1~0.5 mg/L或1/2MS(15~20 g/L蔗糖),附加蔗糖30 g/L,瓊脂6 g/L,pH 5.6~5.8。培養溫度(24±2)℃,相對濕度為65%~70%,光照強度1 800~2 200 lx,光照時間12~14 h/d。
2.3 分化與增殖培養
快速接種到誘導與分化培養基中的生長點, 30~40 d后有芽萌動, 50~60 d即可分化出叢生芽,待芽高3~5 cm時,可將叢生芽分開或單芽轉入繼代與增殖培養基中進行增殖培養。10~15 d有叢生芽長出,35 d左右叢生芽生長高度達3~5 cm,當每個生長點分化出20~30株小苗時即可進行生物學病毒檢測,經檢測后,不符合標準的全部淘汰,無毒苗在繼代與增殖培養基中加速繁殖,繼代周期為25~28 d。循環往復,增殖倍數一般為8倍,最高可達15倍以上。
2.4 壯苗與生根選取生長勢好的芽苗轉入壯苗培養基中,經過25 d左右培養的小苗生長健壯,可轉入生根培養基中,進行生根培養,15 d后,芽的基部有白色隆起,25 d左右,有95%以上的植株長出3~5條2~3 cm長的根,待植株生長28~35 d時,有3~5片展開葉,苗高2~3 cm即可備苗移栽。
2.5 煉苗與移栽
煉苗前揭開培養瓶的封口膜,練苗5~7 d,然后小心取出,用自來水沖去苗基部的培養基,移栽到滅菌的腐殖質與碎爐渣(3∶2)的混合基質中,前期適當遮蔭并保持相對濕度85%~95%,逐步降至70%,定期噴灑40%多菌靈800倍液殺菌,每7~10 d一次,15 d后生長加快。
移栽前應設隔離空間,用80目的防蟲網,嚴防傳毒昆蟲進入;揭開培養瓶的封口膜煉苗5~7 d,使其適應自然環境生長,用鑷子小心把草莓苗取出,再用自來水洗去基部的培養基,以防感染,然后用多菌靈800倍液浸5~10 min備用;將脫毒苗移栽至滅菌的腐殖質和草木灰與珍珠巖(2∶1∶1)混配的基質中;加塑料罩保水,半月后去掉,前5~7 d適當遮蔭并保持85%~90%的相對濕度,以后相對濕度保持65%左右,溫度15~25℃,定期(5~7 d)噴灑多菌靈800倍液殺菌2~3次,成活率可達90%以上。
3 脫毒草莓苗圃繁殖要點
3.1 加強田間管理,合理運籌肥水
脫毒草莓苗定植后澆透水,苗期保持土壤濕潤,保持田間持水量在75%左右。小苗生長15~20 d后每666.7m2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5~20 kg,8月份停施氮肥,只施磷鉀肥。生長發育期間要結合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嚴防板結。
3.2 認真進行除蕾、摘心
脫毒草莓苗現蕾后及時摘去花序。匍匐莖發生后應在母株四周均勻擺布,并在著生苗節位前3~4 cm處壓蔓,促進子苗生根。定植起苗前1個月對匍匐莖摘心,并摘除過密的弱小幼苗,以保證子苗健壯生長,提高育苗質量。
3.3 草莓的壯苗標準
無公害脫毒草莓苗生長健壯、長勢強,展開葉5~6片,根莖粗1.0 cm以上,苗全株重30~35 g,根重占其1/3,花芽分化早,發育充實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