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用不同月齡的斷奶雜交公犢(5~7月齡)和周歲公牛(12~15月齡)各30頭,以青貯玉米秸為主要粗飼料, 測定雜交肉牛每100 kg活體重精料喂量為0.50~1.71 kg范圍的最佳精料重比和適宜日增重。斷奶公犢和周歲公牛各設3個處理,每處理10頭牛,每100 kg活體重精料喂量范圍分別為1.15~1.71 kg和0.50~1.03 kg。精料喂量偏低的公牛組加飼新鮮糧食酒糟。經過144 d和105 d的飼養試驗,每100 kg活體重精料喂量1.71 kg的公犢組,雖日增重最高(1.13 kg),但精料重比最差(5.00∶1),精料喂量0.5 kg加飼酒糟0.85 kg的公牛組,雖精料重比最好,為2.37∶1,但日增重最低(0.75 kg) ( P<0.05)。每100 kg活體重精料喂量1.15、1.03 kg的公犢組和公牛組,日增重分別為1.02和0.98 kg,精料重比為3.55∶1和3.94∶1,凈肉率分別為51.0% 和51.9%;精料喂量0.69 kg加飼酒糟0.53 kg的公牛組達到最佳生產性能,日增重0.97 kg,精料重比2.68∶1,單位增重(kg)消耗增重凈能(NEg) 26.35 MJ、粗蛋白質(CP)0.99 kg和飼料總成本7.39元。
關鍵詞:雜交肉牛;精料喂量;增重效果;飼料成本
中圖分類號:S823.9+24+.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3-0093-03
高效飼養雜交肉牛的關鍵是經濟效益,即研究維持肉牛適宜日增重的最低飼料成本。長達6個月的高精料飼養雖發揮了雜交公犢最大的生長潛力(平均日增重1.30 kg),但也造成公犢對精料較差的利用效率。如何精確闡述雜交公牛對飼料中各種養分的有效利用, 單從短期如幾十天的飼養試驗得出結論,似乎過于簡單和膚淺。因此,系統的飼養試驗和一定的試驗周期是獲得可靠和可重復的結論所必需的。
1 材料與方法
斷奶雜交公犢和周歲公牛兩個飼養試驗于2008年在山東省東營市高科技農業園有限公司畜牧場進行。該場每年地埋青貯玉米秸用于牛常年采食的粗飼料。選擇平均體重近170 kg的5~7月齡斷奶雜交公犢和平均體重近240 kg的12~15月齡周歲雜交公牛各30頭,經過適應性飼養和驅蟲,按體重和生長速度分設3個處理,每處理10頭牛。斷奶公犢每日按100 kg活體重精料喂量1.71、1.41和1.15 kg,周歲公牛按精料喂量1.03、0.69、0.50 kg飼喂, 對精料喂量0.69和0.5 kg的公牛組加飼新鮮酒糟。 試驗從8月下旬開始至春節前結束,兩個試驗除在適應性飼養對牛群生長速度進行測定外,公牛試驗因暫時缺少酒糟,特進行1個月的測試期。試驗期間對試驗牛定期逐頭空腹稱重,核算飼料耗量和確定精料喂量。試驗結束后, 各取4頭公犢和公牛屠宰測定。
兩個試驗的全價精料配方見表1。其中添加劑所含的微量成分均滿足NRC(1984)肉牛營養需要。公犢試驗周期為144 d,公牛扣除1個月的測試期,試驗周期為105 d。而且,公牛試驗的后期精料在試驗結束前35 d開始飼喂。
2 結果與分析
2.1 公犢和公牛試驗的生長性能結果
周歲公牛試驗32 d測試期結果顯示,3個試驗組在日增重、精料重比和總料重比3項指標均無顯著差異( P>0.05),組間公牛生長性能均衡(見表2)。公犢和公牛飼喂不同精料喂量的試驗結果見表3。公犢試驗的3個實際精料喂量符合原設計。公牛試驗第2組由于精料蛋白質含量高和加飼新鮮酒糟,生長快,精料的實際喂量略低于原設計。在每100 kg活體重精料喂量1.71~0.50 kg范圍內,精料喂量加大,日增重提高,但公犢3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公牛第1組與第2組差異也不顯著,二者與第3組差異顯著(P<0.05);精料喂量加大,精料重比變差(P<0.05)。兩個試驗中公犢第3組和公牛第1組每100 kg活體重精料喂量相似,其試驗結果也十分相近, 日增重分別為1.02和0.98 kg,精料重比為3.55∶1和3.94∶1。如果公牛第1組包括32 d的測試期,精料重比應為3.64∶l。
每100 kg活體重精料喂量1.71 kg的公犢第1組,雖然日增重在數值上最高,但精料重比最差( P<0.05);精料喂量0.50 kg的公牛第3組雖然加飼新鮮酒糟,日增重依然最低( P<0.05)。
2.2 公犢和公牛試驗的飼料及其養分消耗
青貯玉米秸和新鮮酒糟分別按系數0.4和0.3折算成風干量。風干秸稈和酒糟的增重凈能(NEg)分別為2.3和3. 93 MJ/kg,粗蛋白質(CP)分別為5.6%和16.5%,價格分別為0.5和0.4元/kg。
公犢試驗結果(表4)表明,隨著每100 kg活重精料喂量從1.15 kg升至1.71 kg,單位增重消耗的精料、總NEg和總CP數量顯著增加,飼料成本上升( P<0.05)。公犢第1組和第3組相比,精料、總NEg和總CP依次多消耗41%、19%和23%,飼料總成本增加25%。高精料喂牛造成精料及其養分的巨大浪費。
公牛試驗單位增重的飼料消耗比較見表5。每100 kg體重精料喂量0.69 kg加酒糟0.53 kg的公牛第2組經過105 d飼養試驗,單位增重(kg)消耗精料2.68 kg、總料7.38 kg、NEg 26.35 MJ、CP 0.99 kg和飼料總成本7.39元,增重效果和經濟效益最佳( P<0.05);精料喂量1.03 kg的公牛第1組增重指標和飼料消耗均接近公牛第2組, 但飼料總成本多消耗31.4%;精料喂量0.50 kg加酒糟0.85 kg的公牛第3組飼料總成本與公牛第2組相近,但單位增重總NEg和CP消耗顯著偏高( P<0.05)。而且日增重僅為0.75 kg,過低精料喂量降低肉牛生長性能。
比較公犢和公牛兩個飼養試驗,以公犢第3組和公牛第1組效果較好,每100 kg活體重精料喂量分別為1.15和1.03 kg,粗飼料均為青貯玉米秸,二者試驗結果十分相近。其中公牛第1組包括測試期的單位增重飼料總成本9.71元,公犢第3組為8.67元;精料耗量分別為3.94 kg和3.55 kg。
2.3 公犢和公牛試驗的屠宰結果
由表6可以看出, 公犢和公牛兩個試驗各選4頭最大的牛進行屠宰測定。結果表明, 公牛的凈肉率略高于公犢,而骨比率略低。體重大,產肉量高。經過140 d的精料飼喂,肉牛都能獲得良好的屠宰結果。
3 結論
每100 kg活體重精料日喂量在1.71~0.50 kg的飼喂范圍,公犢和公牛兩個試驗每處理均為10頭,兩個試驗共計60頭牛。實際精料飼養140 d左右,精料喂量分別為1.15和1.03 kg的公犢第3組和公牛第1組獲得良好的增重效果和飼料總成本;精料喂量0.69 kg加酒糟0.53 kg的公牛第2組結果最好。含CP高于16.5%的酒糟可以代替部分精料,但精料喂量0.50 kg的公牛第3組盡管加飼更多的酒糟,增重效果依然最差。適宜的精料喂量對肉牛的最佳生長性能是必需的.可以有效降低規模飼養肉牛的飼料成本。精料飼喂周期長,肉牛體重大,產肉量多。
參 考 文 獻:
[1] 王星凌,李世英.不同精粗料比對斷奶犢牛生長性能的影響[J].山東農業科學,1997,5:45-46.
[2]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t(NRC).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Beef Cattle[M].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19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