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冷面清明,純凈優美,在某一層次上像極了我們的心。
——林清玄
記得兩年前,一入冬就飄起一場大雪,滿天翻卷的雪花落在行人的腳下,瞬間晶瑩的一片一片葬身在泥濘中,了無痕跡。生平第一次,我的心感覺很疼,對這剔透的冰雪心生眷顧,決定把它儲存起來。儲雪是很有講究的,稍不留意,雪水就會腐敗,于是依照古方,收第二遍雪,壇裝,封嚴,深埋。今年突然想起此事,推掉了瑣事,備齊炭爐、紫砂、精制的小木炭,就為了品嘗這陳年雪。小壺中的水汩汩地冒出蒸汽,一間斗室被氤氳的清味充溢著,取水淺酌,這一飲,立刻明白了為何古人情愿在忙碌的浮生中偷閑半日。回憶采雪、貯藏、清飲的過程,漸濃的感激之心回蕩在胸間。突然覺得當初對雪花的憐憫是多么膚淺的情感,我該感激這雪才對,感謝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恩澤,是雪的撫慰,讓庸庸碌碌為生活而奔忙著的我此刻分外清明。我為曾經在渾渾噩噩中度過的經年累月而羞愧,自己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擁有一雙清亮的眼睛和一顆明澈如水的心,去領悟這個世界一枝一葉的美好因緣。永明禪師寫過這樣一首詩:“云散長空雨過,雪消寒谷春生。但覺身如水洗,不知心似冰清。”不正是這樣嗎?身心沐浴在潔凈與空靈之中,就會由外而內地浸潤人的靈魂,這樣的生命才是鮮活的。
現在的我們很忙,忙到席不暇暖。不是清歡無覓處,而是大家早已經無心尋歡。我在想,不清閑的人哪里會有心思偶爾感覺一下這個與自己一同呼吸的世界呢?閑情逸致對現代人而言算是一種奢侈品了,明星要比人氣,成功者要比成就,就連普通人也要比一比生活質量,大家都想歇歇腳,可誰也難以停頓下來。財富和功名是種強大的向心力,無論誰都很難抗拒。不久前看到某些躥紅的網絡小說家,每天至少要寫出八千至一萬字,一部書就是洋洋幾百萬字,可謂高產,可看完網民們的評價我有些黯然,他們說這樣的網絡小說是不會再讀第二遍的。高產與速朽聯姻后,文字只剩下可憐的娛樂媚骨,魅力何在呢?為了人生種種,人們在商場中搏命,在空虛中燒錢,在病床上呻吟,待幡然醒悟時,卻早已積重難返……
愛因斯坦說內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難得賦予的一種禮物,是精神上的發展與完善。我想,無論是漫步云端的遐想還是煮雪聽禪的清歡,歸結起來都應該是對心靈的呵護吧。古人正月觀燈,三月踏青,六月曬伏,中秋賞月,重陽登高,悠閑的腳步踏遍不老的青山,因而不難浸潤出一顆純凈優美的心。生活在當下,我依然念舊,珍愛古人的玉壺冰心,涵詠著“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篇章,期盼著,靜候著……
(編輯 仕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