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一對相愛的戀人,誰知卻遭到了男方父母的強烈反對。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女方想了一個既愚蠢又殘酷的解決辦法:盛四碗水,其中一碗放上毒藥,誰喝到誰認命,如果都沒喝到,兩人就繼續戀愛。后來,女方改變主意,只盛兩碗水,且瞞著男友,在兩碗水中都放入毒藥,準備雙雙殉情。不料,男友突然打翻了女友手中的碗,喝下了自己的那一碗。男友死了,女友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呢?這起悲劇又為人們帶來什么樣的思考呢?
男孩叫張曉偉,女孩叫劉云芳,都是21歲。一個高大英俊,一個嬌小可人。他們是在2008年9月的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的。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沒多久,就談起了戀愛。2009年,春節剛過,張曉偉把劉云芳領到家里,和父母見面。哪知,他的父母一聽說劉云芳高中輟學,沒有多少文化,就堅決反對他們來往。一邊是生養自己的父母,一邊是心愛的女友,夾縫中的張曉偉左右為難,寢食難安。
2009年5月10日下午,劉云芳打電話約張曉偉到她的住處見面。見到劉云芳后,張曉偉無奈地說:“他們死活不同意,我也不能太自私呀。我們分手吧。”聽到心愛的男友說出這樣的話,劉云芳十分難過,反問道:“我可以什么都聽他們的,他們為什么要這樣苦苦相逼?”說罷,兩人哭成一團。
良久,絕望的劉云芳說出了一個連她自己都吃驚的瘋狂想法:盛四碗水,其中一碗兌入鼠藥,誰喝到誰認命,如果都沒喝到,雙方的關系就繼續。深陷感情糾葛的張曉偉痛苦地說:“如果一定要用這種辦法來證明你對我有多重要,那就照你說的做吧。”幾分鐘后,劉云芳改變了主意:只盛兩碗水,在其中一碗兌入鼠藥。如果張曉偉沒喝到,死的就是她,兩人自然就分手了;如果張曉偉喝到,她沒喝到,這就是上天對張曉偉優柔寡斷的懲罰。張曉偉想了想,表示同意,并用圓珠筆在本子上寫下“死了與你無關”的字據,還按了手印。
下午5時左右,劉云芳買來兩瓶“聞到死”劇毒鼠藥,并瞞著張曉偉,在兩碗水中都兌入毒藥,決意雙雙殉情。淚眼相望,不明真相的張曉偉伸手打翻劉云芳手中的碗,一仰脖子,喝光了自己的那碗水。劉云芳驚呆了,幾秒鐘后,她才反應過來,連忙催他去醫院。遺憾的是,醫生的搶救最終也沒能挽回張曉偉的生命。
2009年8月,張曉偉的父母將劉云芳告上了法庭,指控她犯有故意殺人罪。2009年年底,法院依法判處劉云芳有期徒刑13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并賠償原告撫養費、喪葬費共計人民幣8700元。一審后,劉云芳不服,提出上訴,她認為自己不是故意殺人,而是相約自殺,即使有罪,一審也是量刑畸重。經過審理,高一級法院作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這樁罕見的官司終于塵埃落定。劉云芳究竟犯的什么罪,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筆者為此采訪了承辦此案的法官。
法官認為,自殺本身就為文明社會所反對,幫助他人自殺,雖然情有可原,但是罪責難逃。在此案中,張曉偉放任自己的生命處于一種危險狀態,而劉云芳買藥、兌藥,使張曉偉的生命危險有了現實化的條件。劉云芳有剝奪張曉偉生命權的主觀心態,又實施了這種行為,所以,判定她犯有故意殺人罪是有充分依據的。首先,劉云芳客觀上有殺人的行為。劉云芳在兩碗水中放毒,直接造成了張曉偉中毒死亡的嚴重后果。其次,劉云芳也有殺人的故意,即劉云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張曉偉的死亡,卻放任了這種結果的發生。人的生命權是受法律保護的,任何人包括權利人自己都不能輕易處置。當他人面臨死亡危險時,任何人都不能視而不見,而應積極救助。而劉云芳借打賭之名毒殺張曉偉的行為,理應受到法律的制裁。
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地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是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罪中最嚴重的犯罪。該罪的構成要件是:1.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利。這是區別于其他各種犯罪的本質特征。2.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這種行為一般表現為作為,個別的表現為不作為。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3.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4.主觀方面必須具有殺人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本案中,劉云芳的行為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已構成故意殺人罪。(文中人物為化名,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和網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