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我的兄弟叫順溜》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的熱播,讓我們記住了劇中司令陳大雷的扮演者張國強,這是他繼《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之后,第三次在影響力很大的軍旅作品中出演重要角色。他的演技和魅力,一部比一部吸引人,儼然成為與孫紅雷、胡軍比肩的娛樂圈“型男”代表。然而,這個高大的東北男人在做客《藝術人生》時,卻哭得像個孩子,他說:“我的人生并不順溜……”
“什么大明星,他還是那個二慶”
張國強演火了兩個東北男人——高誠和迷龍。一個高傲悍然,一個匪氣無賴。問張國強哪個更像他,他低頭想了一會兒,說:“都像,又都不像。”張國強就是個東北人,東北男人的那種鐵骨錚錚和天性樂觀的秉性在劇中被他詮釋得更加到位了。
關于自己的走紅,張國強說:“我出頭有我出頭的道理,我不復雜。”說完,眉開眼笑,漆黑的眸子中閃著狡黠的光芒。不得不承認,張國強是個很有感染力的人。他有著東北男人共有的性格特征——直言快語,不刻意逃避問題,也不會訂下條條框框保護自己。盡管簽約華誼后,經紀公司一再提醒他在媒體面前要學會“打太極”,可他卻說:“骨子里的東西是改不了的。”
走紅后的張國強最怕別人說自己“裝”。回到老家佳木斯,他仍是老街坊老朋友口里的“二慶”,那是他的小名。誰請他喝酒他都去,去了就大口喝酒,大塊吃肉,搶著埋單,不醉不歸。大家說“二慶還是從前的二慶”,張國強樂了,情之所至,還會即興找個搭檔給大伙來段二人轉。他說:“何必拴著自己,怎么滋潤就怎么過吧!”
其實愛玩酷的張國強還真“裝”過。《士兵突擊》火了以后,張國強買了副墨鏡,在鏡子前左照右照,臭美得一塌糊涂。他給康洪雷導演發短信逗悶子:“這是誰導的戲啊,這么火?”康導回短信:“滾犢子(東北方言),火大了,會燒死人的。”張國強看了看鏡子里的自己,想著康導的話,不由得感嘆:“一級有一級的水平啊!看起來腦袋還真不能發熱。”
有一次,在大連參加活動,好多影迷都來了,人山人海。大家競相對他說著喜愛和鼓勵的話。他很喜歡這樣的感覺,覺得自己的努力總算沒白費,但同時心里也跟明鏡似的,他說:“康導提醒得對,人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保持清醒,飄在空中,終究是要落下的。”于是,墨鏡摘下來了,就連他從前喜歡戴的帽子也一并放了起來。他說:“我就是一平常演員,演了點招人喜愛的戲,沒啥了不起。飯照吃,地鐵照坐,電影院照去,有人認出來了,親親熱熱喊聲‘七哥’,跟自己家人似的,多好。”
流淚的日子誰人知
張國強1969年9月30日出生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一個梨園世家。曾外祖父是評劇倪派小生創始人倪俊聲,父親張海峰是京劇演員,母親倪靜環也是評劇名角,這樣的家庭背景,給了張國強與生俱來的好嗓子和表演天賦以及后來對戲劇表演矢志不渝的熱愛和執著。
1986年,17歲的張國強在父親張海峰的建議下,考入黑龍江省藝術學校佳木斯分校話劇表演班。那個年代,考大學并不是件容易事兒。張海峰認為,兒子在戲劇表演上比較有靈性,而且畢業了好找工作,就為他作了這個選擇。
1990年,剛在佳木斯話劇團當演員不久,張國強參加了一個電視劇的演出,扮演一位隱姓埋名的抗美援朝戰斗英雄的兒子。這次演出,給張國強帶來了600元錢的獎金,這在當時絕對是一筆巨款,差不多是他一個月工資的10倍。這讓張國強非常興奮,也堅定了他此后從事藝術表演的道路。
然而,接下來的日子并不好過,由于話劇演出市場每況愈下,張國強每月只能拿100多元的工資,這點錢是很難生活的。被逼無奈,他開始尋找話劇舞臺之外的發展機會。由于他長得很有型,嗓子又好,朋友就介紹他在夜總會唱歌兼主持。面對現實,除了選擇“為五斗米折腰”別無辦法,個中滋味只有張國強自己知道。
轉眼間,張國強就到了30歲。事業上沒出路,在夜總會混更不是長久之計,朋友們建議他轉行,可他卻是鐵了心地要在演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那段時間,妻子也跟他離了婚。
挫折是命運最好的推動劑。事業上的半死不活,家庭的破裂,讓張國強痛下決心,他決定到北京闖一闖。把兒子托付給父母安頓好后,他來到了北京。他說,那段時間很迷茫,總覺得偌大的城市沒有自己的棲身之所。好在有朋友,可以在他們那里蹭吃蹭喝。每次說到這里,這個表面豪爽、內心細膩的東北男人總是眼淚汪汪的,他說:“那幫哥們兒真夠意思。”
為了生存,他會跑很遠找劇組,只為演一個幾百元錢勞務費的小角色。有時,人家一句“不合適”就把他打發了。但他堅信,堅持下去總會有柳暗花明那一天的。
2004年,張國強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常隆基》,男主角全劇只有59句臺詞,然而他卻演得非常用心,將一個老實、憨厚,甚至有點木訥的農民面對日軍暴行時,從漠然、麻木、灰心喪氣到想自殺,直至覺醒、反抗、制訂并實施刺殺計劃,最后被漢奸出賣,在重重包圍下縱身跳進滾滾松花江英勇就義的形象演繹得入木三分。
不久,曾經多次合作過的演員吳連生,推薦他去一部電視劇里跑龍套,演一個在片尾演職員表里都沒有名字的小角色,男主角是當時已經很紅的劉燁,這部戲就是康洪雷導演的《一針見血》。出場時間不多的張國強,精彩的表演給康導和執行導演李義華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為后來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2006年,37歲的張國強接拍了電視劇《士兵突擊》,扮演鋼七連連長高誠。一部初期并不被看好的軍旅題材電視劇,曾被戲稱“三無”:無大牌、無女人、無愛情,曾被諸多電視臺拒之門外。正是這部在西安電視臺首播的《士兵突擊》,卻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突迷”奇跡。
這部戲火了,張國強的名氣也大了。那一刻,他感慨萬千,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酸甜苦辣一下子涌了上來”。張國強充滿感激地說:“父母的血液總算沒在我的身上白流。”
“陽光宅男”很快樂
2007年3月9日,集結了《士兵突擊》原班人馬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在云南騰沖開機。當張國強從北京趕到劇組時,卻遭到投資人的拒絕。對方覺得他“長得太帥了”,怎么看都不像其貌不揚的士兵,而且,投資人更希望找個有名氣的演員來演這個角色,還向孫紅雷和胡軍發出了邀請。
但是,康洪雷導演堅持用張國強。172天的拍攝,艱難程度大大超過了想象:兩次意外事故、人員傷亡、地震、流言、不斷延期……全組上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作為主角的張國強還飽受腳踝傷病的困擾,心情一度非常低落。
張國強在劇中有段好玩的感情戲,對手是劉威葳。劇中,劉威葳的丈夫死了,張國強在半路上把這個老婆連帶一個孩子撿了回來,兩人一路上總打架,打得鼻青臉腫的。片中,原本有一小段激情戲,但張國強始終進入不了角色,拍了好幾次都沒過。他干脆跟導演講實話了:“我是個傳統的人,接受不了激情戲,如果是吻戲吧,還可以借位拍。像這樣的尺度,我接受不了,很抗拒。”康導很喜歡他的這份坦誠,最后把這段激情戲從劇本里刪掉了。
2009年3月,這部歷經兩年多才拍攝完成的電視劇和觀眾見面了,張國強再一次用令人驚嘆的表演,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隨著該劇在央視熱播,張國強也擁有了遍布全國以及海外的影迷。在成都跟影迷的見面會上,面對一張張真誠的笑臉、一句句真心的祝福,這個一米八幾的東北男人十分激動,哭得像個孩子。他說:“我演戲演了十幾年,從來沒有想過能有這么多兄弟姐妹般的影迷。”
無論是《士兵突擊》中的高誠,還是《我的兄弟叫順溜》中的迷龍,熒屏上的張國強都是酷酷的、很男人的感覺。現實生活中,張國強笑說自己很正統,至今都很難接受太娛樂的東西,比如東方衛視的《舞林大會》、湖南衛視的《舞動奇跡》都邀請他參加,他都拒絕了。他說:“我不需要曝光率,拍好戲就行了。”
張國強有個原則,就是一年最多只接3部戲。拍戲之余,張國強待得最多的地方是老家佳木斯和上海。佳木斯有父母、兄弟姐妹和他與前妻所生的兒子,至于上海的家,那里則住著他心愛的女友。女孩是上海話劇團的一名演員,也是他的老鄉。因為拍戲,兩個人聚少離多,常常煲電話粥。打電話時,年過40的張國強儼然一個純情少年,既黏糊又有點“嗲”。
張國強是個典型的“宅男”,在家時,常睡到很晚才起床,然后看電視、上網。他還養了一只貓和幾條熱帶魚。朋友問他:“天天悶在家里,都干什么啊?”張國強回答:“沒事干,我就收拾屋子,一間一間地收拾,好像是在房間里旅行。”
張國強最大的愿望是給父母買個好房子。原來窮困時,愿望沒實現。現在有了錢,他自己沒買房,先給父母買了一個120平方米的大房子,連裝修都是最好的。有趣的是,母親把車庫當成了舊物倉庫,每天去收拾。父親一喝酒就感嘆:“沒想到這輩子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說得張國強眼眶潮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