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全天下的乞丐都一樣,他們會用各種悲慘遭遇或可憐形象博得別人的同情并獲得施舍。不過,在我去美國之后,發現美國的乞丐雖然也有自己的“行乞辭”,態度卻非常高調。
到紐約的第一天,我在一個公交車站旁看見一個六十來歲的乞丐,他舉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我需要一瓶冰啤酒!”我問他:“如果現在我給你三美元,是否意味著你不再行乞了?”他笑笑回答:“應該這樣理解,那將意味著我暫時不用再為喝一瓶冰啤酒而行乞。”我給了他三美元,他果然把那塊牌子扔進了路邊的垃圾桶,然后去商店里買了一瓶啤酒。
過了幾天,我在紐約第四十二大街碰到一個中年男子,他的長相像極了總統奧巴馬,在他面前放著一張寫有行乞辭的硬紙板:“我需要一美元改變形象參加總統競選!”我不知道他是否真想去參加下屆總統競選,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的樂觀精神使我心甘情愿地給了他一美元。
在一條居民區里的道路上,一位戴著紅帽子的中年男子坐在地上,他的行乞辭是:“我需要錢給要過生日的尼古拉斯·凱奇送個好禮物!”我無法確認尼古拉斯·凱奇(好萊塢著名影星)的生日與他有什么關系,但他的幽默還是讓我忍不住掏出一美元給了他。
在美國,行乞的理由似乎總是因為“我需要”,而不是因為“我可憐”,像什么“我需要一美元為我的小狗買火腿腸”、“我需要三美元買一對電池”等,層出不窮。在紐約第五大道的一家電影院門口,我看到一位大漢舉著一塊牌子說:“全家被死神帶走,我需要四美元學中國功夫報仇!”真沒想到中國功夫在一個老外眼里這么有威力,就沖這,我給了他20美元。
讓人特別難忘的是前不久,我下班回家,來到車站才發現把錢包忘在辦公室了。正在發愁,旁邊一位美國乞丐問:“你需要一美元坐車嗎?”隨后他把一美元遞給我:“在你有需要的時候,完全可以像我這樣寫一塊牌子告訴別人你需要什么,你遇到的問題會很快得到解決!”他指了指手中的一塊紙板,上面寫著:“我在睡覺前需要喝一杯熱果汁!”
我說:“那可不行,別人一定會認為我是騙錢的!”
“天哪!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理解和信任,如果有這么多猜疑,這個世界將變得多么可怕!行乞也是有成本的,那就是真誠和尊嚴!任何人在有需要的時候,都應該勇敢地告訴人們你的難處,以獲得幫助,那是一種真誠而且迫切的求助,絕不是欺騙!”他對我說。
(林賢焜薦自2010年2月9日《青年參考》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