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一電影院曾有老年人優待專場,可前不久,聽說這專場取消了,原因是大修以后影院升級,不再辦這類事情了。正納悶之時,忽然聽到該院一位經理在接受采訪時發表對這一舉措的解答。
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為什么停辦了呢?因為這些老年人素質差、不守秩序,甚至隨地大小便,不值得為他們服務。
老年人動作慢、反應遲緩,不像“紅領巾”們那么聽話,怕是難免的。但公然在影院里大小便,應是極個別的,或者是因病一時難以控制,怎么能以此來代表所有老年人呢?
更出人意料的是,這位經理接下來又發揮了一番:“我們不優待他們了,我們要把優待的機會轉給‘白領’們,他們收入高,守規矩,講文明,我們歡迎他們。”
明知“白領”收入高,卻偏偏要“優待”他們,也不知這些“白領”們是否領情。
如果這影院是私人開的,倒也算了,經營方向可以自由選擇;但它是公辦的,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辦起來為大眾服務的。
據經理說,這一決定是征得上級同意的,“上級公司同我們看法是一致的”。如果這話是真,那問題就更大了。一個單位因為自身經營特點,習慣于多考慮某些階層而忽視為廣大群眾服務,就像航空公司不一定安排“農民工”免費乘機、五星級飯店很少優惠老弱病殘一樣,尚可以理解;但作為領導部門,尤其是工商、公用、交通、文化、服務等行業的領導,更應該從全局加強對普通百姓特別是弱勢群體的關注,并應整體提高全體職工的群眾觀點和服務意識,而不能為了錢而偏離了大方向。以交通為例,某些公交車的司售人員討厭免費乘車的老年乘客;每遇節假日高峰,火車總以提高票價、減少普通乘客能接受的車次等措施來應對;餐飲業每逢過年過節為“撈一票”而明顯忽視大眾歡迎的價廉物美的品種……說到底,這些都屬“嫌貧愛富”的“勢利眼”表現。如果不從領導端正觀念,個別經理的“勢利眼”口吻是克服不了的。
(龔寶良薦自2010年2月22日《解放日報》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