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netharry的文章《發現DNA的意義遠比在火星上發現一首寫在巖石上的詩歌意義更大——再見古老的進化論猜想》轉到了“學術研究”的名下。這并不是說netharry的文章有多大的學術價值,而是恰恰相反。
我是在思考一些問題:關于基督教的攻擊性、它對科學的抵制,和即使是科學發達國家,由于唯心主義世界觀的影響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有多大?!
我出一個題目——“討論的終結:進化還是神創”。我知道基督徒會用他們慣常的手法,把包括“基甸連線”、“海外校園”在內的所有找得到的肯定神創論而反對進化論的媒體上的帖子全部搬來,然后至少在無神論壇宣告進化論的終結、神創論的勝利。然后,我們就結束這個很令人煩的話題。
這樣的結果正是神創論者愛用的語氣所說的“明明可知”的,并不是因為我們知道進化論是經不起討論和批判的。恰恰相反,我們知道神創論在論證他們的神創造世界的問題上是最不遺余力的。從“新語絲”上的討論我們知道了這一點。當然,我們知道“新語絲”發文是經過審核的,但我知道神創論那種如果不能用正常的邏輯,至少也要用基督徒的唾沫星子把進化論淹死的決心,我知道他們會不厭其煩地把哪怕一萬個否定進化論的帖子塞進無神論網站,然后宣布他們勝利的。我不怕他們勝利了。他們需要不斷的勝利以補給他們的自豪所需要的能量。美國無神論者即使是爭取在中小學中學生不接受宗教教育或有信仰自由的權力就爭取了幾十年,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有一點有限的勝利;我也知道基督徒在“新語絲”是沒有什么勝利可言的,所以,我們就讓他們把宗教狂熱塞到無神論壇來,讓他們過把癮。
一個世界上首位的科技大國,他們在唯心主義世界觀影響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是令人驚訝的,那樣多的人、那樣多的機構就在為上帝——或者毋寧說是上帝讓他們——生活著,而且還生活得那樣滋潤。這樣的情形是發人深思的。這樣的情形已經在我們周圍構成一定的影響,如果任由其擴大,則我們的科學教學會被這樣的逆流輕易地大量抵消,浪費就在所難免。不是有人在說美國發達嗎?他們把美國發達的原因歸結到了宗教的興盛上,殊不知恰恰相反,是宗教有效地阻礙了科學技術的更高速度的發展。基督教就是這樣一個德性:阻礙了一個事物的發展,然后卻說這個事物的發展是由其促進的,或者把阻礙的責任扔到別人——比如進化論者或無神論者——身上。用中國人的話:他們的臉皮真厚呀!
有人把“海外校園”的文章貼到無神論壇上,dzzzzz說不行,于是就發表一個叫《進化的概率》的帖子予以批判。可是這種原創的批判怎么也沒有有神論者的剪刀來得快,立馬就有netharry的《概率計算表明,生物進化的可能性小到了絕對不可能的程度》。他們真是覺悟呀(這是佛教的說法,不知他樂意不樂意),成竹在胸,自說白話,讓我們無神論者慚愧。
現在好了,我準備把無神論壇的一隅權且當成一個垃圾筐,讓神創論者把他們所有的關于達爾文死了、關于審判達爾文、關于神創是“明明可知”的文章塞進來,使這里成為一個神創論文庫
大家愛怎么用這個“倉庫”都行:學習基督的“科學知識”也行、看看基督是如何巧妙立論也行、了解科學進步之艱難也行,一個“倉庫”而已,免除論壇其他地方往往遭到的“神創干擾”之苦。
這樣說,是否福音們不來發帖了呢?這個我們不要管。我們只要問:福音們是基督徒嗎?他們愛教嗎?他們愿意不遺余力地宣傳他們自認的真理嗎?然后再檢驗他們的行為。也許他們不服安排,把帖子發到其他地方,那么,在這里我希望大家答成共識:所有新發的關于神創論的帖子,都放到這里來,所有在其他話題中的相關內容,所有在其他主題中的相關話題都爭取簡約一些,把長話留到這里來說。如果基督徒要把話留到自己的“基督教論壇”去說,則又另當別論。
如果因為規定太多,基督徒再不發神創論帖子了呢?是呀,那不可惜?不過,那根本就不算壞事。我們正是想通過這樣的努力節約一點論壇的有限資源。
至于接受來自無神論界哪怕是再難聽的批評和諷刺,我想基督徒是早有思想準備的。
朝圣之旅第十三站
會合點13:
歡迎遠古非洲哺乳動物!
時間:
10 500萬年前,中生代白堊紀。
地點:
可能發生在非洲。在這一時期,所有已經加入朝圣大軍的現生哺乳動物在非洲演化出它們獨特的形貌。
加入者:
土豚、蹄兔和金鼴在非洲加入了我們的隊伍。如今僅生存于馬達加斯加的馬島猬也加入了進來。大象以及它們在海洋中的近親海牛和儒艮也加入了進來。這些新加入者加起來總共有70余個現生種。共同祖先13是我們4500萬代前的曾祖。
形貌:
這個共同祖先看起來依然像老鼠。它是地球上現在存活的所有有胎盤哺乳動物的共同祖先。在下一個會合點我們將迎來一類完全不同的哺乳動物。
特征:
蹄兔因有蹄狀趾甲而得名,喜嚎叫,又名啼兔。體長30厘米~60厘米,尾長1厘米~3厘米或無外尾。外貌似穴兔,但前足4趾有似蹄狀的趾甲;后足3趾,其內趾和第2趾有一長而彎的爪,另一趾短,有扁平、蹄狀的趾甲。腳掌有具特殊附著力的無毛足墊,有腺體分泌物來保持足墊濕潤。足墊肌肉周圍高而中央凹,是具吸盤作用的肉窩,有攀登能力。身披針毛,粗硬而蓬松。背部有一腺體,腺體所在處的毛色與周圍的毛色不同。蹄兔受驚或憤怒時斑塊處的毛會豎起,腺體外露。腺體分泌物有異味,可驅避天敵。有一對尖而銳利,斷面呈三角形且不斷生長的上門齒。下門齒兩對,如鑿狀,臼齒為脊齒。視覺和聽覺均敏銳。
蹄兔喜歡群居生活,因為它們需要共同對付天敵和大自然的威脅。蹄兔屬的單型種蹄兔分布于非洲大部地區,為了適應那里的生存環境,一般一個種群有6只~50只個體,群居于巖石堆和灌叢間。它們以草、嫩葉和樹皮為食,白天或溫暖的月夜常在陡峭的光滑巖石上奔跑,動作十分敏捷。巖蹄兔屬下分6種,分布于沙漠地帶和非洲等地的山巖地帶。為了適應沙漠和山巖的惡劣環境,巖蹄兔經常結成數百只大群生活,它們白天活動,常在巖石間追逐,發出刺耳的尖叫。樹蹄兔屬與前兩屬有所區別,生活場所是在樹洞里或者在簇葉中,經常群體在樹干上跑上跑下,或在樹枝間跳躍。
進化與起源:
蹄兔是一類稀少而奇異的有蹄類哺乳動物。它的現生類型個體小,形似兔、鼠或貍,齒式不完全(1、0、4、3,2、0、4、3),包括1科3屬,分布于非洲和中東地區。19世紀中葉。第一塊蹄兔類化石在非洲阿爾及利亞的中始新世地層中發現。自此以后,化石逐漸增多,至今已建立了16屬。早期蹄兔類具有完全的齒式,最后一個臼齒不退化。許多化石蹄兔比現生種大得多,其大小與現代馬相近。蹄兔類在早第三紀已相當分化,在撒哈拉始新世和埃及早漸新世的地層中,它們的化石占很大比重,尤其在埃及早漸新世動物群中,屬種繁多。從中新世以后,它開始衰退。一方面它仍在非洲地區生存,并殘存至今;另一方面在中新世晚期,它的一個支系進入歐亞大陸。中國上新世和更新世早、中期的后裂爪蹄兔一直被看作是舊大陸這一亞科的最晚代表。
始祖馬的骨骼結構與現代的蹄兔相當類似,這一點并沒有被人們完全認識到。一些科學家相信,始祖馬與馬毫無聯系,它可能是蹄兔的變種。
朝圣路上的現生物種總數:4600種。
它們全部是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它們的胎兒在母親的子宮中生長,胎盤將母親和胎兒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