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FO的研究表明,某些星球的智慧生命已經擁有非常成熟、實用的冷聚變(人工受控低溫氫核聚變反應)技術,并將其應用于某些飛碟上。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人工受控冷核聚變反應器是一定能夠研制成功的,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在高溫下由人工控制進行的氫核聚變反應叫受控熱氫核聚變反應,這種反應釋放出的能量是目前人類最理想的新能源。它以海水為原料,提取氫的同位素氘,在近億攝氏度的極高溫度下發生熱核反應,釋放巨大的能量。這種能源的原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只有少量的放射性污染。實現受控熱核聚變反應最關鍵的問題在于保持高溫等離子體的相干性,將其約束在一定的磁場位形空間和速度空間內,使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由于電光火球被認為可以有效地約束不穩定質體,所以在實現受控核聚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更多的科學家認為,研究電光火球最直接的作用是有助于找到高效、清潔的新能源,所以現在有許多等離子體物理學家醉心于研究電光火球。
從古至今,電光火球一直是使科學家感到神往但又迷惑不解的一種物理現象。伊特魯里亞的碑銘。亞里士多德和盧克萊修的著作,近代原子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的論著,都提到過電光火球。按照現代等離子體物理學中流行的一種理論,電光火球是存在于適當的磁場位形空間和速度空間的等離子體,它從周圍環境中獲得能量,等離子區的直徑取決于外部磁場的頻率,因此產生諧振。但是目前還沒有定論,科學家的意見仍不一致。本來,關于電光火球的知識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幾年中已經被特斯拉研究出來了,但后來這種技術卻隨著這位偉大天才的逝世而失傳了。當特斯拉在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實驗站進行研究時,發現電光火球不斷地在他的高壓設備上出現。最初他并不了解它有何用處,在他看來,這是一種討厭的東西,可是總得把它弄清楚。于是他就著手研究這類奇怪的火球的形成方式,后來竟學會人工制造這種火球了。在他1900年1月8日的一篇日記里,特斯拉先是記述他拍了幾張實驗室照片,然后提到他觀察到了火花轉變成流光和火球的情況。特斯拉認為,原始能量不足以維持火球,還必須有另外的能源。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演員J.杰弗遜和英國彼爾森雜志社記者查昂西·莫戈文曾一起觀看了特斯拉的表演,后來莫戈文回憶道:“想一想,你坐在一間燈光明亮的寬敞房屋里,四處堆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機器。一位個子瘦長的人走到你的跟前,只見他捻了一下手指,劈啪一聲響,頓時就冒出一團紅色火球;而他將火球捧在手上,泰然自若。你越看越驚異,這團火怎么不燒手指?他把火球貼到自己的衣服上,放到自己的頭發上。又塞到你的懷里,最后干脆裝進一個木頭箱子里。簡直叫人敢相信!這團火球不論燒到里,都不留絲毫痕跡。你禁住揉揉眼睛,看看自己是不在做夢!”莫戈文對特斯拉電光火球百思不得其解。其何止莫戈文,那些與特斯拉時代的人以及百年來世界所有的科學家,沒有誰能說得清特斯拉何以一次又一次地制造出這種效果,而且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奇怪得很,現代等離子體物理學家雖然擁有設備精良的實驗室、比特斯拉多1000倍的研究經費、比特斯拉多100倍的研究人員,可是造出來的等離子體的穩定性,同特斯拉造出來的電光火球相差太遠,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特斯拉的研究表明,電光火球是可以在人工條件下形成的,而它的運動似乎可以由人的意念來控制。這樣,一直被認為是自然現象的電光火球就成了一種人工現象。我認為,幾十年來進行冷核聚變研究的科學家統統誤入歧途,以至于勞而無功。冷核聚變研究成功的捷徑和切入點在于要查找特斯拉逝世后留下來的筆記,首先還原特斯拉生前的人工控制低溫電光火球技術,然后在這個電光火球控制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實現低溫核聚變反應的人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