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十年來,在蘇聯、俄羅斯國內外的畫展中,觀眾總能看到瓦連京·西多羅夫的畫作。為什么西多羅夫的作品如此具有吸引力呢?原因就在于他不僅僅描繪俄羅斯鄉村森林,草原、河流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真誠的人們的形象,他的畫作創造了廣義的俄羅斯形象。
西多羅夫一生都忠于自己故鄉題材的創作,刻畫農民的生活和勞動,描寫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這些作品描繪了自己熟悉的生活,也包含了他的幸福與悲傷。他能夠最深切地理解鄉村生活,因為他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從童年起便掌握了農村較難的勞動技能。
瓦連京·西多羅夫1928年出生于距莫斯科不遠的特維爾州索羅科佩尼耶村。母親和父親在城里工作,是祖母把他帶大的。到了上學的年齡,小男孩被帶到城里上學,他很快考入少年宮造型藝術畫室。這個畫室由出色的領導者亞歷山大·米哈伊洛夫指導,在他的推薦下,瓦連京考入專門培養天才兒童的莫斯科中等美術學校,老師是天才畫家米哈伊爾·多布羅謝爾多夫。畢業后瓦連京·西多羅夫進入了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學習,在莫斯科蘇里科夫美術學院取得大學畢業證書。
年輕的畫家回到了家鄉,開始了自己的藝術之路。他的早期畫作之一《在溫暖的大地上》引起了觀眾和評論家的關注。畫面上,奶奶在栽種秧苗,小女孩正感興趣地看著田里冒出的嫩綠的小幼苗。但是這幅畫重點不只在于情節,還在于春日里歡樂的氣氛——親愛的土地、溫暖的陽光,遠處遼闊河流的波光粼粼、色彩斑斕的森林地帶。看著畫作,你會真切地感到溫暖的、熱烘烘的大地在等待農民的雙手來耕種。
每個觀眾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這幅作品,在其中尋找與自身經驗有關的東西,以及自己怎樣去理解在這片溫暖的大地上安寧工作的幸福。這幅作品成為理解西多羅夫描繪的藝術形象的關鍵。
在一系列組畫中,畫家飽含深情地描繪了自己的童年。冬天的傍晚,爐中的火苗燃燒著,奶奶在給孫子講故事,祖孫二人的影子映在木房子上。《五月的小雨》,《風中的樺樹》,《捉迷藏》、《三月的傍晚》也描繪了畫家的農村童年生活。
畫家的宗旨是表達生活的美麗、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因此他被農村勞動的詩意所吸引。他描繪了春天的花園(《五月的日子》、《花園里開滿鮮花》,《花園里的彩虹》)、割草季節(《靜靜的半小時》、《割草期炎熱的一天》、《草場早晨》,《七月的傍晚》)和收獲(《慷慨的秋天》)。
西多羅夫在歐洲及亞洲的幾個國家舉辦過畫展,80壽辰時在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畫廊舉辦了大型畫展。俄羅斯最著名的畫家,藝術評論家,文化活動家們得出的一致評論是瓦連京-西多羅夫是俄羅斯風景畫藝術的經典畫家,他的作品完全是現實主義里的新詞匯,帶著詩一般的抒情和音樂感以及俄羅斯民間藝術特有的裝飾趣味;他的畫作是獨特的,而且不僅僅是畫作,更是一種心境的表達;畫家描繪的是俄羅斯的整體形象。
瓦連京·西多羅夫的創作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他擔任俄羅斯美術家協會主席數十年,現在是名譽主席,還是國際美術家聯盟主席、人民畫家、院士、教授。現如今,畫家仍堅持年輕時養成的習慣,每天都要畫幾個小時。在他筆下誕生了祖國的新圖景。他堅信祖國永垂不朽的力量。民族自覺的牢固基礎,還相信藝術之美能夠使世界遠離紛亂、戰爭,能夠增強各大洲,各國人民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