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軍方近年來大力引進各式無人作戰系統,不僅空軍率先成立全球第一個無人機連隊,陸軍也在部隊更新計劃中配置了各種新型無人地面和空中作戰系統,力求讓基層連隊也能使用無人作戰系統,以降低作戰風險。雖然美國陸軍和空軍對無人作戰系統投入極大熱情,美國海軍的態度卻相對保守。就在美空軍已經將無人機從單純的偵察任務擴展到偵察、搜索和救援等聯合作戰任務時,美海軍卻依然在原地踏步。直到2000年才勉強撥出200萬美元進行海軍無人機的初步概念驗證研究。為了節省成本,美海軍最后決定直接以國防部高級研究規劃局正在進行的X-47“飛馬座”(Pegasus)無人機計劃為藍本,從而發展出首款可實現航母起降的海軍無人空中作戰系統——
在X-47A“飛馬座”無人機基礎上誕生
在評估了X-47“飛馬座”無人機的研究報告之后,美國海軍正式決定,進行X-47A試驗型無人機的研發。該機外觀像一只風箏,采用全翼融合式設計,整體機身沒有多余的突出物。可有效降低雷達波的反射,增強了無人機的隱形能力。
X-47A試驗型無人機由一具加拿大普拉特·惠特尼公司(PW Canada)生產的IT15D-5C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額定推力14200牛頓。為了減少雷達與紅外信號特征,將發動機和進氣口都安裝在機背,進氣口采用平齊式設計,將不規則邊緣反射雷達波信號的幾率降到最低。進氣道內部也特別設計,使發動機渦輪槳葉不會暴露在進氣口范圍內。不過相對于進氣口和發動機位置的巧妙配置,X-47A的排氣口就有些簡單了,僅是一個圓柱形金屬噴嘴。
至于在機體結構方面,X-47A大量采用復合材料,只需加壓成型并且安裝組件之后就可完成,和傳統航空器制造流程相比,頗有塑料模型組合之感。也正是由于制造流程的改變,X-47A的平均制造工時和成本比同級無人機降低了35%。
X-47A于2003年在加州中國湖試驗基地首飛,除了常規飛行性能測試之外,還針對航空母艦(下文簡稱“航母”)起降和海上作業需求進行了測試。根據此次測試結果,美海軍在2006年選定諾斯羅普一格魯曼集團領導,下轄多個著名軍工企業,包括洛克西德·馬丁公司、普拉特·惠拉特尼公司等,共同發展海軍版X-47B無人機。但因為經費問題,加上美海軍內部對于無人機的有效性仍未達成共識,因此曾經一度傳出打算取消X-47B無人機發展計劃,不過后來又決定繼續發展,只是量產計劃延期到2013年以后。
航空母艦操作的限制
美海軍之所以遲遲沒有向美空軍看齊引進無人機,其原因很多,一方面是人為心態影響,一方面是技術限制使然。從人為心態來說,美國空軍擁有龐大的編制,換裝一個無人機作戰連隊對空軍來說沒有太大影響,但對于海軍而言,換裝一個無人機作戰連隊可能意味著要裁撤一個飛行員連隊,而海軍飛行員本來就不多,因此海軍航空隊軍官團對引進無人機持反對意見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從技術層面來說,要在航母上使用無人機的第一大問題就是要能夠實現航母起降。無人機會占去航母上原本就有限的機庫空間,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最初并沒有應對方案。
另外,航母與陸上跑道不同,不但會移動,而且還會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即便在風和日麗的天氣,操縱無人機降落在航母上也困難重重,更不要說在惡劣海象下返航降落時可能發生的事故了。
當然也有不同意見指出,如果無人機配合航母導引助降系統就能更為準確地降落在航母上,但問題是這種裝備不可能百分之百有效,總有失靈的時候。而且航母飛行甲板空間狹小,為避免事故發生,無人機從機庫到甲板,再從甲板到彈射器定位的過程都需要牽引。全程牽引,故障率顯然較高。如果建立半自主引導機制,相對來說又耗用有限的甲板空勤人力。而半自主引導雖然能節省人力,但萬一出錯就可能撞機。在作戰行動中,航母上的許多艦載機都是在甲板上掛彈加油,只要一架無人機出事,就可能殃及其他艦載機,釀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除了基本作業問題之外,無人機進出航母群防空包圍圈時的管理與識別也是一大問題。目前提出的方案有兩種,除了傳統的敵我識別器之外,還包括設立管制空域和等待區,也就是未來無人機在進出防空包圍圈時,必須遵循特定航道并且在等待區盤旋,這樣就能避免因為識別錯誤導致的誤擊事件。
雖然限制很多,但美海軍也很清楚換裝部分無人機將給航母群帶來的優勢:由于無人機的體積相對較小,因此能夠在有限的甲板空間內搭載更多的無人機。美國航母上的升降機可同時運送3架X-47A,是當前有人艦載機運送效率的1.5倍,提前了艦載機的出動和回收效率。對于有人艦載機尺寸越來越大的狀況,這的確是最大的好處。美海軍目前使用的F-18E空機質量已近14噸,最大起飛質量可達30噸,這也是美海軍航母越造越大,但是艦載機數量卻難以增加的主要原因。如果將部分有人艦載機換成體積較小的無人機,那么艦載機連隊可供調派的出擊架次就會大為增加。特別是在需要長期空巡的低強度沖突和維和行動中,采用有人機和無人機互相搭配的方式。將能減少飛行員的出勤負荷。
X-47B的基本設計
為了配合航母作業需求,X-47A無人機在外形尺寸上力求緊湊。雖然其翼展和F/A-18相去不遠,但是長度足足縮短了近7m,高度也降低了1m,在外側機翼收折后,寬度更是減少到9m——這意味著在相同機庫空間內可以裝進更多的X-47B。
X-47B采用傳統的三點式起落架,但結構經過特別加強,以適應航母起降的嚴苛標準。
由于大量采用復合材料,X-47A的空機質量僅有6.35噸,但最大起飛質量卻可達到20,2噸。出于隱形考慮,X-47B采用內埋式武器和設備艙,為了適應不同武器尺寸的需求,X-47B放棄X-47A的兩個獨立武器艙,改為單一型武器艙。武器艙位于機腹中部,裝有伸縮式武器掛架,方便地勤人員掛載武器。根據美海軍設想,X-47A將負責協同F/A-18有人機進行對地打擊任務,必要時也能單獨出動,增加有人機的任務架次彈性。不過因為內載武器數量有限,X-47B初期將以精確打擊點目標為主。目前X-47B預定的主要武器為質量0.9噸的GBU-31(V)2/B聯合直攻彈藥。
X-47B預定換裝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F100-PW 220渦扇發動機,這也是美空軍現役F-15/16戰斗機的發動機。該發動機的最大軍用推力可達79000牛頓,能使X-47B以高亞音速飛行。為了減少排氣口熱信號特征,X-47B采用了類似B-2轟炸機的二維排氣口,不過目前從原型機來看,并未采用矢量推力設計。就隱形設計而言,X-47B和諾斯羅普格魯曼集團早年為美國空軍研制的B-2隱形轟炸機頗有相似之處,同樣采用飛行翼設計(全翼融合、無尾翼),發動機配置和進、排氣道結構也很類似。
因為技術限制,目前諾斯羅普一格魯曼集團尚未啟動為X-47B增加空中加油系統的計劃,但未來極可能會有空中加油型出現,以提高無人機遠程,長時間飛行的能力。以機載油量執行攻擊任務時,X-47B的最大航程為3889km,扣除10%的預備燃料,未來X-47B量產型作戰半徑預計在1500km以上,足可彌補目前F/A-18機隊航程不足的問題。
第一架X-47B技術展示原型機已經在2008年底出廠,預計將進行為期3年的測試,于2011年進行航母操作測試。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第一批量產型X-47B將在2013年以后配屬美軍航母打擊群。
未來發展
目前X-47B發展計劃最大的難題就是軍事預算,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新任美國政府對于無人機計劃的軍事預算持何種態度,將最終決定海軍版X-4713無人機的未來走向。
編輯 劉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