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有個鄰居叫王景廉,是個旗人,行伍出身。一次騎馬因馬失前蹄,摔到水溝里斷了腿,成了瘸子,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王景廉不能工作后,心里頗為煩躁,曹雪芹很同情他,就教他學寫字和繪畫,以此修身養性。
曹雪芹為了寫《紅樓夢》,搬到西山去住后,兩人仍有往來。有一年,王景廉的老父親生病花了很多的錢,王景廉就到西山找曹雪芹借錢。曹雪芹生活也不富裕,想來想去找出一把鑲了寶石的佩劍,換了些錢給他。王景廉拿著錢高高興興地往回走,曹雪芹送他時心里悶悶不樂,有些過意不去。他知道,王家一家老小靠這點錢,也僅夠兩稀一干就咸菜,勉強維持到領俸祿的日子。
兩人走出門來,曹雪芹聽到隔壁篾匠家傳出清脆的劈竹聲,猛然眼睛一亮,連說:“有辦法了,有辦法了!”他叫住王景廉,說:“別走了,我教你一種謀生之路?!?/p>
王景廉忙問是啥門路。
“扎風箏?!辈苎┣叟d奮地說。他告訴王景廉,扎風箏不僅能謀生,興許還能過上小康的日子呢。于是曹雪芹向篾匠買了半根竹子,之后,又買了幾張糊窗戶用的紙,把王景廉留下來學扎風箏。
曹雪芹從怎么劈竹條、怎么扎風箏架子到怎么安引線、怎么糊紙、繪畫,手把手一一教起。當初王景廉為消磨時光向曹雪芹學寫字和繪畫,沒想到現在倒派上了用場,雖然只能算二把刀,但對王景廉眼下的生計卻大有好處。王景廉在曹雪芹家待了兩天,學會了制作風箏的全套技術,之后便背著曹雪芹親手扎繪的三只風箏:一只美人、一只蝴蝶、一只鷂鷹,以及已經扎好尚未裱糊繪畫的風箏架子,一瘸一拐地回城里去了。
在半路上,王景廉被一個識貨的王府管家叫住,說愿出高價購買他的三只風箏。王景廉說:“賣當然是要賣的,不過不是現在,得等三五個月,等我把朋友曹雪芹繪制的風箏樣子,學得七八成后才能出手?!蓖醺芗曳浅4蠓?,隨手掏出一兩銀子作為訂金,并說錢多錢少,以后再議。
王景廉照貓畫虎,按著曹雪芹繪制的風箏樣式制作風箏,沒想到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頗為暢銷。這樣一來,王家一下子解決了溫飽問題。就在那年春節,王景廉雇了一頭毛驢,把米、面、鵝、鴨、魚、肉,馱了滿滿兩大馱子,送到西山給曹雪芹過年。曹雪芹又畫了幾件風箏畫譜供王景廉使用。
以后逢年過節,王景廉都要雇毛驢給曹雪芹送吃的、穿的、用的東西,曹雪芹也挖空心思想方設法繪制新的風箏樣式,供王景廉制作。
幾年之后,王景廉家生活就有了較大的改善,拆除原來破舊的房子,蓋上了新的大瓦房,并請曹雪芹到家小住。曹雪芹在窗明幾凈的新房子里,翻看了幾年來用大小紙張為王景廉繪制的風箏畫稿,一時來了雅興,便分門別類,統一大小,用宣紙重新彩繪,附以題詩,并加寫序言,裝訂成冊,命名為《南鷂北鳶考工志》。
過了二三十年,王家后人因賣風箏發了家,購置田產,經營商業,此后就不再制作風箏了。一個姓金的王爺愛上了曹雪芹的《南鷂北鳶考工志》,常常借走欣賞。王家后人便來個順水人情,將風箏譜贈送給王爺。金王爺沒有白要,用兩件皇上御賜的玉器作為回報。
金王爺曾將《南鷂北鳶考工志》借給哈式風箏傳人,也就是哈魁明的父親參閱。哈家制作的風箏當時在北京已經自成一個流派,在繪畫上濃墨重彩,富有裝飾美,不同于更接近自然的曹雪芹畫的風箏。
因此,哈家只吸收了《考工志》的一些優點,采納了自己未制作過的風箏樣式,保留了哈式風箏的原有的流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