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耳的長頭發,白襯衫,牛仔褲,耐克休閑鞋,一個50歲的藝術男人拉著馮曼倫的手出現在沈陽桃仙機場,這個人就是朱德庸。
2009年8月5日中午,在桃仙機場,我迎來了朱德庸及其夫人和兒子一行。
兩年前的8月,朱德庸出版了超級暢銷書《絕對小孩》,他因此接受了我的獨家專訪。當時我對他的采訪刊發在周末的《城市雜志》,以一個封面和一個多版的篇幅給予關注。
那次是他在東北地區惟一接受的媒體專訪,也是從那次,我和朱德庸建立了很好的聯系,這種良好的關系讓我們在兩年后再次受益——華商晨報社全程獨家主辦朱德庸沈陽4日行活動。
一、朱德庸到底是誰?
朱德庸此次來大陸四城市巡回簽售,受到全國媒體的高度關注,《南方周末》以兩個版的篇幅率先推出專訪。
一個漫畫家怎會有如此高的關注度?首先看看朱德庸這個定義。
朱德庸到底是誰?
有最簡單的答案,也有最復雜的答案。
他是個漫畫家,可他又不只是個漫畫家。他迫使人們去思索人生的況味,一層一層鉆探人性直到底層。最重要的是,他讓人能夠產生發自內心的笑。
20年來,他用一顆單純的心,以及最尖銳的漫畫和幽默,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虛擬的、圖像的現代江湖。因此,朱德庸成了文化評論者、婚姻專家、心理學家、哲學家,更是“后兒童時代”的代言人。
因為這些,朱德庸成了中國惟一一個以漫畫家的身份長期躋身于暢銷書作家的行列。
二、為什么有底氣邀朱德庸來沈陽?
2009年端午節,當我得知朱德庸來大陸舉辦“朱德庸幽默藝術20年”系列活動時,立即通過朋友打探到了他的行程,了解到他此次共計劃前往四個城市:北京、西安、成都和武漢。
沒有沈陽。但是憑感覺,這個行程安排憑借我的力量,應該是可以改變的。
之所以這樣有底氣,是因為我和朱德庸在兩年來一直保持了良好的聯系。另外,和他在大陸的總代理及出版他作品的出版社關系非常好。
于是在之后的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開始了公關。不停地與朱德庸的總代理、出版社等具有決策權力的負責人打電話、通短信。
朱德庸給人的感覺是很隨意的,根據我的判斷,來自臺灣的他對于大陸的東北地區并不是很了解,或者,他對于此次大陸之行的行程安排也都是完全遵照總代理和出版社的安排。但他又是個非常守信用的人,對于已經公布在博客的大陸行程,讓他修改還是比較困難的。
如果有一個成型的、能打動他們的方案,我想會為我們的邀請增加砝碼。隨后,我連續出了三個完整細致的活動方案,并將我們成功策劃過的一些活動做了簡歷給對方,其中包括沈陽的整體環境和風土人情等如實推介。
等待和周旋的過程是漫長的,一個月后,7月13日傍晚,我接到了朱德庸總代理趙總的電話,朱德庸的行程發生變化,取消武漢的行程,改道沈陽。
掛斷電話后,我往椅子上一靠,長出了一口氣,個中滋味復雜。公關成功,也意味著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要為迎接朱德庸,而忙上加忙。
三、為什么我們的策劃讓朱德庸最滿意?
活動的成功,方案至關重要。在前幾次方案的基礎上,我又進行了細化完善。
從接機的安排到朱德庸一行入住酒店的選擇,再到活動場地的布置,簽售書店的落實,一系列瑣碎而具體的工作迎面而來。
本報作為活動的主辦方,在報道上一定要有頭有尾。從記者接機的正式報道開始,再到舉辦新聞發布會,策劃本報讀者見面會活動,再到簽售,直到最后游覽沈陽,一系列報道,均策劃了具有傳播性的新聞點。
在經過四期報道后,如何讓收尾的報道更具有特點?如何將朱德庸另外的一面呈現給公眾?那得有生活化的一面。
于是,在所有活動都做完后,我帶著朱德庸一行人,品嘗了東北農家菜,酸菜白肉血腸、大豐收、小雞燉蘑菇……游覽了故宮、大帥府……
最后一期的報道上,我的策劃展示得很充分:展示了朱德庸在公眾視線外的形象,刊發了他在品東北農家菜和游覽沈陽故宮時的一些生活化照片,他攜夫人和兒子的照片也是首次在媒體上亮相,還刊發了他為本報專門作的畫。這些,對于公眾,樹立了報紙的良好形象,在媒體中,體現了一份大報的力度。
臨別時,朱德庸非常認真地為我簽了一本書,并寫上這樣一句話:謝謝楊先生的奔走。之后,他握著我的手非常誠懇地說:“這次大陸四個城市的活動,沈陽我是最滿意的,也是讓我最開心的。”
(作者單位:華商晨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