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五年積累的兩年薄發
用新/緊隨市場的五次增刪
用專/專家顧問的全程指導
用情/關注財富背后的生活
用意/創造錢經人智慧財富
這是《錢經》財富生活叢書打頭陣的《基金非常道》上市宣傳語,短短五句話,已經將兩年來的重重艱辛隱沒其中。勃蘭特·羅素說,歷史總是使人意識到,人類事務中沒有定論,不存在靜態的完美和將被我們得到的最高的智慧。這本書還處于胚胎階段時,我們已經意識到,基金投資同樣不存在靜態的完美,以及所謂的最高智慧——而恰好大多數的中國基金投資者還遠遠沒有接觸到這一事實。2007年常常被稱為“理財元年”,投資渠道匱乏的中國投資者第一次集體品嘗到了專家理財的美妙滋味,而在此之前,只有財富意識覺醒更早的投資者才能清晰的描述出“什么是基金”,作為《錢經》人的“福利”,《錢經》的讀者們已經早早地經歷了這個認識過程,直接進入“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第三階段。“為什么不讓更多的人了解基金投資的真相呢?”隨著《錢經》編輯們的異口同聲,《基金非常道》應運而生。
從“菜鳥玩轉基金”出發
翻開過去幾年的《錢經》雜志,幾乎能勾勒出一條中國基金行業的發展史,基金的熱銷伴隨著讀者對《錢經》的搶購,讓我們知道,在那個火熱年代,每個人對基金知識如饑似渴,但基本還處于初級階段。當時《錢經》雜志的“理財學院”欄目以“菜鳥玩轉基金”為主題,受到熱烈追捧。只兩年光景,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投資者對于基金的認識,也不像兩年前那樣膚淺。除了在常識上的把握,對于基金投資的技巧也有了深刻的認識。這可以從《錢經》的另一個熱門欄目“你的基金我來評”的變化上看出端倪。
你知道的關于基金的一切都是錯的
“你的基金我來評”是《錢經》與德圣基金這家第三方基金評級機構合作的欄目,每期由德圣基金研究的老總江賽春先生對一到兩位讀者的基金組合進行點評。我們驚詫地發現,投資者正在迅速成熟,他們的提問能力和對問題解答的判斷能力不容小覷。對此,《錢經》也專門撰文對一些大家關心的基金投資問題進行專題解讀。較之于市面上汗牛充棟的基金投資基礎讀物,我們覺得應該出版一部無限接近基金本質的讀物,讓讀者、投資者首先對產品,其次對市場有更深刻與本質的認識;也唯有了解本質,才能讓投資者更靈活的“馴服”基金這一產品,因為基金是通往財務自由的捷徑。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基金非常道》應運而生。相比于當年的“菜鳥玩轉基金”,我們已經實現了從“表象”到“本質”的躍升,這是《基金非常道》的一條邏輯線。
定位的藍海
在與全書顧問國投瑞銀基金公司的合作中,我們數次易稿,最終在2008年12月確定下來全書的調子:顛覆、麻辣、實用、啟發。在書籍定位上,我們遺憾地放棄了初級投資者,把所有注意力轉向了中高級的基金投資人,他們可能是“基齡”兩年以上的準成手、銀行渠道經理、或者業內人士,在眾多的“入門”、“知識手冊”一樣的基金叢書中,我們也許找到了一片藍海。于是筆者在上一個圣誕節前寫下了一個重構計劃。
閹割與磨合
慘烈的刪改集中在2009年的陽春三月,由于與專業顧問國投瑞銀基金公司的立場、表達存在差異,基金書團隊的六人小分隊幾乎重寫了50%的內容。在專業顧問的眉批上,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批注:這個說法沒有數據支持,不能以常識判斷;這樣的表述略顯輕率;文字過于負面,讓讀者對基金行業失去信心……
從最初“被閹割”的反感到對專業精神的釋懷,文字定稿后我們發現如果沒有一個苛刻的顧問,從專業出發引導我們,《基金非常道》也許只會是一本標記著“似是而非”、“馬馬虎虎”的慣常理念叢書而已。再次感謝國投瑞銀基金,感謝專業精神。
MT風格延續
從2004年的青澀到2009年的專業內容時尚表達,《錢經》也同樣經歷了數次脫胎換骨,到如今,MT(moneytalks)風格儼然成為理財雜志的標桿。
相比于一成不變的理財內容,我們更喜歡從話題入手。《基金非常道》很好地繼承了這一點。我們沒有從普適的基金知識體系開始,而是直接從數十個話題起步,直擊成熟基金投資者最關心也最疑惑的“基金之道”,比如,基金經理一定能抓到黑馬嗎?在中國,長期投資是不是笑話?為什么我們總是賣掉上漲最快的,保留虧損最多的基金?對投資者普遍關注的問題進行描摹和解讀,是這本書的特色之一。而提供解決方案的同時,我們致力于澄清一些基金投資似是而非的東西,從而接近基金的本質。這些問題,是在這幾年的積淀中我們消化和挖掘出來的,也反映了《錢經》對于基金投資的自我思考。可以說,《基金非常道》的出版是一次基金投資再教育的過程,更是使投資者教育從基礎教育向專業教育轉型的開端。
當然,《錢經》最擅長的莫過于專業的內容深入淺出。在《錢經》的第一本書籍出版物《螞蟻雄兵》中,我們虛擬了一個叫做多多的螞蟻,以童書的筆調講述了多多從一個月光女神變成理財高手的故事,其中涉及的“定期定額投資”專業概念在簡單的漫畫、圖表包裹之下顯得簡單易行。這一優良傳統在《基金非常道》中發揚光大,在與出版社的成本談判中,我們爭取到了第三部分“圖解基金”的四色印刷,在這一部分中,活潑的圖解模式讓讀者大呼過癮,“沒想到基金可以變成球隊,這讓我一下子記得了各種基金的類型,一點都不費勁”,一位讀者如此評價。
雜志、定制雜志、書籍、音像出版物……我們期待《錢經》雜志的衍生交易。
(作者單位:華商雜志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