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方面來講,一個企業要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依靠自身堅強的實力。這個實力則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個方面,兩者都至關重要,相互促進,同步提高。硬實力是指資金、設備、技能、管理等因素,軟實力則是指企業文化,包括經營理念、團隊精神、價值取向、社會形象等因素。而隨著市場經濟和人們認知多元化的發展,良好的社會輿論和社會形象又不斷成為企業軟實力積累提升的重要方面,并逐漸形成在企業軟實力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且日益突出。
如何抓好企業在社會中的良好輿論形象?現代社會,對一個有實力的企業來說,“酒好也怕巷子深”。根據筆者對中鐵一局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鐵一局” )的個例采訪調查分析來看,除了人們的口碑對企業認識傳播之外,最重要、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充分利用和發揮現代各種傳媒,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各個方面典型與經驗進行全面廣泛宣傳。
國家三代領導人的關懷:始終是一種鼓舞一種輿論力量
良好的社會輿論形象的維護和提升是中鐵一局企業文化建設中長期以來的重要工作,也使中鐵一局這樣的大型國有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保持國內一流企業和躋身于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中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1951年,由中鐵一局承建的天蘭鐵路建成通車,毛澤東欣然為中鐵一局親筆題詞“慶賀天蘭路通車,繼續努力修筑蘭新路”。包括劉少奇、彭德懷等在內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為中鐵一局親筆題詞,國家領導人的題詞極大地鼓舞了全局職工的戰斗精神和士氣。
上世紀60年代,由中鐵一局承建的成昆鐵路關村壩隧道,施工創月成洞152.3米的全國紀錄,當時黨中央致電嘉獎,鄧小平同志親臨施工一線視察。近年來,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臨中鐵一局施工現場,給予廣大職工以極大的關懷和鼓舞。多年來,這支隊伍在大西北跨黃河、穿戈壁,一次次叩擊筑路禁區的大門,一次次攀登工程科學的頂點,勝利完成了許多富有挑戰性的工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局人主動適應市場,施工領域不斷拓展,項目遍及大江南北,企業實力不斷增強,企業的文化也在不斷地積累。
國家三代領導人的關懷,使中鐵一局在建筑施工領域半個多世紀的歷練中,鑄就和全社會印刻了一種開路先鋒精神、大秦精神、青藏精神和“誠信創新 永爭一流”的企業精神,并傳承了一局幾代建設者。而且,有著60年悠久歷史的中鐵一局,依靠這些精神支撐在長期的施工實踐中,積淀了形成自己豐厚獨特的企業文化,產生了一大批優秀團體、先進個人,為社會創造了無數優質品牌工程,為構建先進的企業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對一局人來說,始終是一種鼓舞一種輿論力量,使他們在社會中的形象不斷提高,并因之形成了一種強大的良好的輿論力量,也在時刻推動著他們,使他們時刻不敢懈怠。就像當了模范,就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只能不斷進步,否則就會令人失望。正是這種力量,為中鐵一局廣大員工所接受,并由無形變為有形,產生著巨大的動力,促進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
抓好企業對外新聞宣傳:為經營開發贏得輿論支持
良好的社會輿論形象,就是信譽,就是品牌,就是實力。中鐵一局在市場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就是證明。
除了時刻不忘國家幾代領導人的關懷,并把因之形成的這種強大的輿論支持作為一種力量,堅持利用來鼓舞中鐵一局廣大職工。中鐵一局在新時期以來,還堅持充分利用和發揮現代各種傳媒,對企業的發展進行全面廣泛宣傳,并使之良好的社會輿論形象不斷提升,助推企業不斷發展。
在企業的廣泛宣傳中,中鐵一局特別注重企業新聞宣傳報道,始終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中心,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的原則,以塑造“中國中鐵一局”品牌、增強企業凝聚力為目標,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和市場經營環境。因此,制定了對外宣傳工作管理辦法,各單位主要領導都把對外新聞宣傳作為企業文化建設重要內容和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來抓,看做是對企業經營開發投標攬活的有力支持。
在新形勢下,中鐵一局加大了對外新聞宣傳隊伍的建設,每個項目部都配備有對外新聞宣傳通訊員,隨時發現和推出有新聞價值的報道,提煉挖掘標志性業績、經驗、成果、榮譽題材,外樹形象,內鼓干勁。要求各級宣傳部門加強策劃,把握時機,多出好稿,在注重稿件數量的同時,突出稿件質量,在上大報、上頭條上下功夫。各單位領導和項目部把加強對外宣傳報道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載體,看做是對企業經營開發投標攬活的有力支持,主張和支持上中央大報,上新聞專題。不僅開展多種方式的對外新聞宣傳,還在媒體做形象宣傳,充分展示企業形象。重點工程項目部加強了對外新聞宣傳。這些抓好企業對外新聞宣傳的切實舉措,為企業經營開發贏得了有力的輿論支持。
在典型人物宣傳上下功夫:進一步擴大企業的社會影響
中鐵一局黨政班子領導極為重視對外宣傳工作,專門對先進人物——金牌工人竇鐵成事跡的宣傳做了具體安排。在國務院國資委、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中國中鐵股份公司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局黨委宣傳部抓住有利時機,主動和各媒體聯系,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法,專門邀請了陜西的主要新聞單位記者深入竇鐵成所在的東烏項目施工現場采訪,并積極為媒體記者創造良好的采訪條件,提供稿件素材和相關資料。隨后,《陜西日報》、陜西電視臺、陜西人民廣播電臺、《陜西工人報》、《西安晚報》、《華商報》等十多家媒體陸續從不同角度刊發了竇鐵成先進事跡的長篇通訊,不惜版面集中宣傳竇鐵成的先進事跡,在全省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產生了社會轟動效應。
新華社陜西分社記者采訪竇鐵成的先進事跡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和中宣部、中組部的領導相繼做了重要批示。隨后,中宣部新聞局組織了由中央50多家新聞媒體組成的大型采訪團,對竇鐵成進行了集中、系統的宣傳報道。2009年4月24日,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為標志,竇鐵成先進事跡的宣傳在全國范圍拉開帷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工人日報》、《科技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中鐵、《中國勞動保障報》等中央媒體先后在顯要位置刊發了竇鐵成事跡的長篇重要報道,大部分都配發了評論員文章,給予了旗幟鮮明地贊揚。新華網、搜狐網、新浪網、中國鐵道網等網站也紛紛轉載,迅速把中鐵一局這個先進人物推向了全國。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在各新聞媒體刊登竇鐵成事跡的文章達數千篇。專家型技術工人竇鐵成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9年“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時代領跑者”、“全國第二屆道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稱號。這是繼工人設計師王海之后,中鐵一局推出的又一個在全國叫得響的先進工人典型,擴大和加深了企業在全社會的影響,并進一步在全社會樹立了企業的良好輿論形象。
加強重點宣傳報道:為企業打造知名品牌奠基力量
不僅為了展示中鐵一局良好的企業形象,而且為了能夠對打造中國中鐵和中鐵一局知名品牌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中鐵一局在加大對外報道的力度,抓好新聞消息報道的同時,堅持組織人員對全局重點工作和特色進行了報道,多年來撰寫了一批大稿、好稿、重點稿件。比如,結合公司今年開展的標準執行年主題活動,采寫了《讓標準成為習慣 使習慣符合標準》的活動紀實報道,分別在《人民鐵道報》和《中國中鐵》雜志的顯要位置刊發;結合企業文化建設,采寫了《中鐵一局集團厚重歷史與現代理念的融合》的文章,在《工人日報》刊發;結合強化執行力,在《中國企業報》刊發了《中鐵一局強化執行力帶來品牌效益》的通訊。與此同時,各單位在中央級媒體的宣傳中注重“中國中鐵”的大品牌,帶“中國中鐵”字樣的稿件比上年度大幅度增加。
承建的國家重點工程的宣傳上,中鐵一局主攻《中國中鐵》指定的16家中央新聞媒體。在各單位宣傳部門和項目部的緊密配合下,先后在《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人日報》《科技日報》《光明日報》《人民鐵道》《中國建設報》《中國交通報》《中國企業報》《中國中鐵》等多家中央級新聞媒體播發和刊發了京滬高鐵、滬杭客專、廈門海底隧道、鄭西秦東隧道、天津芥園水廠竣工、銅九鐵路、重慶長江大橋、西安地鐵項目等新聞報道。特別是在國慶60周年的重要時段,中鐵一局參建的國家重點工程的新聞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播出,各網站紛紛轉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利用各種方式對外宣傳企業,中鐵一局各單位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有力推動著企業的發展。比如,電務公司主打典型人物宣傳,下大力氣做足做好了竇鐵成事跡的對外宣傳報道;二公司把宣傳焦點對準在其承建的地鐵項目,幾年來國內國際輿論關于他們承建北京奧運工程的報道達千次以上;五公司不斷加大對農民工的關愛,并繼續做好宣傳,《工人日報》和《中國建設報》刊發了他們的通訊《讓農民工成為企業的主人》等;新運公司把宣傳重點放在發展城市軌道、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上;橋梁公司在建的重慶忠縣長江大橋等重點橋梁工程在各新聞媒體頻頻亮相,城軌分公司著重把武漢地鐵全國首座瓦斯隧道貫通、蘇州金雞湖全國最長的湖底隧道貫通等工程在中央媒體進行了重點宣傳。
同時,搞好企業專題策劃宣傳,加強側重點?!拌F路業務”一直是中鐵一局四大經營板塊之首,要鞏固和發展在鐵路的經營份額,就必須加大力度宣傳鐵路方面的業主,宣傳他們在鐵路建設中的業績和實力,而具有特色優勢的《人民鐵道》就成了這一個橋梁。因此,他們與人民鐵道報社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通過這個報社各類專版著重加大了宣傳,為信譽評價和投標攬活創造了很好的市場氛圍和社會輿論環境。
在繼續保持社會報刊廣電等傳統媒體宣傳的基礎上,中鐵一局還進一步加強了局域網站企業新聞和企業文化欄目的建設,發揮網站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的特點,利用局域網拓展對外新聞宣傳的網絡傳播渠道,在局域網站拍攝發送視頻新聞、制作影視專題(包括講座、演講等實況),轉載各新聞媒體播放刊發的稿件,此舉宣傳途徑成為分布在全國各工地廣大員工關心的熱門新視點。
有力維護形象品牌:在全國統一打響“護牌”行動
為了在全社會叫響“中鐵一局”這個品牌,使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展示躍上新臺階,中鐵一局堅持做好正面宣傳報道的同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和統一打響了“護牌”行動。要求各項目部在建點時把企業形象宣傳作為首要工作,統一規范使用“中國中鐵一局”企業形象標識,各單位項目部工地現場的形象宣傳,積極推廣執行中國中鐵一局企業標識應用手冊,在工地的顯要位置懸掛中國中鐵和中鐵一局的標識、旗幟,懸掛中鐵一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的標牌,懸掛該項目兌現業主的各項承諾,做到“哪里有經營項目,哪里就有中鐵一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如此,在遍布全國的各工點上,中國中鐵和中鐵一局的標識牌、廣告牌和各種宣傳標語規范醒目。特別是利用像京滬高鐵和武廣、鄭西、廈門海底隧道、北京地鐵、西安地鐵等備受社會關注的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各級領導和新聞單位頻繁來訪的好機會,極大地宣傳和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中鐵一局重視典型宣傳和社會輿論形象提升,60年來一以貫之,先后向社會推出了一大批先進人物和先進典型。例如,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第一位女推土機手胡友梅、60年代聞名全國的“天山隧道群英雄集體”、70年代自學成材的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徐二厚、80年代全國著名的隧道專家戴統三、90年代全國著名的優秀教師呼秀珍、新時期工人設計師王海和專家型技術工人竇鐵成等一批又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企業優秀人才和先進模范人物。同時有青藏鐵路鋪架基地的“五朵金花”、精伊霍鐵路北天山隧道“新五虎上將”英雄群體、2008年抗震救災英雄群體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這些英雄楷模和先進典型,都是中鐵一局企業精神的人格化身,他們不僅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贊許,也使企業在不同時期連續獲得了巨大的榮譽和社會聲譽,也使企業在國內外建筑市場不斷贏得了良好的企業形象,更是大大地促進了企業的不斷發展。
良好的社會輿論形象是企業騰飛的另一只翅膀。這是中鐵一局構建現代企業班子帶給人們的深刻啟示。
(作者楊志勇單位:中國勞動保障報西北記者站;劉 健單位:中鐵一局地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