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每天有三餐,你吃飽了嗎?吃好了嗎?吃對了嗎?
回想一下每天擺在你家餐桌上的食物,是否你都情有獨鐘?鮮嫩的瓜果蔬菜,或許是可口的雞鴨,或許是一盆誘人的煲湯……你也許吃得很飽,吃得很好。可是你吃對了嗎?
請看圖1。
這個塔主要告訴我們。人每天都應適量攝入各種營養物質:糖類、蛋白質、油脂、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當然還有水。這些營養物質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合理選擇我們的膳食。那么有的同學會問:現在到底該如何選擇呢?我們就簡要給大家介紹下列各種營養物質的性質和功能吧!
1 糖類
糖是我們最主要的能量物質。說到糖,就不得不提到葡萄糖。這是一種最簡單的糖,也是我們身體唯一認可和利用的糖,不管從你嘴巴吃進去的是什么糖,如蔗糖也好,淀粉也罷,最終都要被水解為葡萄糖后才可以被吸收利用。這樣,才可以獲得我們賴以學習和生活的能量。如果某種糖在人體內不能被水解。那么它最終只能被遺憾地“退還”了。谷物中含有大量淀粉,所以,米飯、面粉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主食。但是,有一種糖叫纖維素,雖然它不能被人體吸收,但它對消化功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預防很多疾病。它在粗糧如紅薯中含量較豐富,每天應適量攝取。
2 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是構成、修復人體組織的原料。它是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質在我們體內不能被直接吸收,是在酶的作用下先水解為氨基酸再被身體利用。氨基酸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堿反應,是個“雙面派”。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有的在動物體內含量豐富。有的在植物中含量較豐富,所以我們可不能做個“素食主義者”或“肉食主義者”哦!牛奶和雞蛋雖然都是非常不錯的營養品,但同學們也要從其他肉類食品中攝入蛋白質。
3 油脂
很多女同學對油脂都嗤之以鼻,認為它會讓人發胖,影響美觀。可是,每天的飲食中你又何曾離開過它呢?我們在這里應該為油脂辯解一下。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與甘油所生成的甘油三酯。進入人體后。甘油三酯先被水解為高級脂肪酸和甘油,高級脂肪酸再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在這個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熱量供機體利用。除此之外,它還可以合成人體所需的其他化合物。一些人體所必需的脂肪酸如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主要是通過攝入油脂來獲得的。你知道為什么現在提倡食用植物油嗎?就是因為植物油中亞油酸含量豐富,現在,你還對油脂不感冒嗎?
人體發胖的原因有很多,過多地攝入脂肪和糖類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正所謂“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結構”,只要我們合理膳食,不挑食,不偏食,健康身體自然來!把解決健康問題寄托在某些具體食物上是很不科學的。
4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人體內含量都很低,微量元素較之更低,但它們的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以我們常聽到的維生素C來說吧,它是一種無色晶體。可溶于水中。廣告中不是經常做“水溶C”嗎?維生素C廣泛存在于新鮮水果蔬菜中。它有美白、解毒、增強抵抗力以及平衡心理壓力的作用,維持著機體的正常功能。你可以自己再去查閱人體所必需的其他維生素及其功能。碘(I)、鐵(Fe)、鈣(Ca)、鋅(Zn)等屬于微量元素,它們在人體內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只知道少了微量元素不行,可也并不是多多益善,比如鐵過量可能會引起肝硬化和糖尿病。其實,所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都不是可以盲目補充的。如果有需要,應該先去醫院查明缺少哪種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然后再遵醫囑對癥下藥,這樣才不會出現問題。
在合理選擇食物時,食物的酸堿性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因素。這是因為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的pH在7.35~7.45的范圍內,所以血液是呈弱堿性的,為了保持這個pH范圍,我們應合理選擇酸性和堿性食物。一般來說,水果多屬堿性食物,牛奶、蛋類、肉類多屬酸性食物,二者平衡攝取,血液好舒服,身體很輕松!
現在大家心中有沒有規劃出一個適合你自己的營養餐呢?合理膳食,營養搭配,平衡攝取,既滿足我們挑剔的味覺,又全面吸收各種營養物質。健康的體魄是學習的基礎,為了將來的成功,摒棄你那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吧!合理膳食,從早餐做起!
責任編輯 侯秀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