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功率是初中電學的重點實驗之一,該實驗給同學們提供了電學器材綜合使用的機會。并通過練習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進一步提高同學們的實驗技能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題目:測量小燈光發(fā)光時的功率
器材準備:兩節(jié)干電池串聯(lián)的電池組、滑動變阻器(10Ω或20Ω)、電流表、電壓表、開關、2.5V的小燈泡、燈座、導線若干。
提示:實驗器材的選擇要求:電源電壓應高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因小燈泡的額定電壓是2.5V,若用干電池做電源,至少要用兩節(jié)干電池);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電流要大于小燈泡的額定電流(小燈泡的額定電流多是0.3A),且最大阻值應與小燈泡的阻值差不多(最好用10Ω的滑動變阻器,可使調節(jié)效果明顯)。
實驗要求:連接電路,測量小燈泡發(fā)光時的功率。
提示:為了看清小燈泡的電功率變化情況,我們需要測量多種情況下小燈泡的實際功率。
①使小燈泡在額定電壓下發(fā)光,測出其功率,觀察小燈泡亮度。
②使小燈泡兩端電壓是額定電壓的1.2倍,測出其功率。并觀察小燈泡亮度。
③使小燈泡兩端電壓低于額定電壓,測出其功率,并觀察小燈泡亮度。
過程與記錄:
(1)檢查器材:有檢查器材是否夠用的意識和動作。
提示:考試中一定要有這種意識。
(2)連接電路:把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擺放,然后從電源的一個極開始,依次連接各電路元件,連接電路時。開關要處于斷開狀態(tài),電流表要選0.6A的量程,電壓表要選3V的量程,滑動變阻器連線也要正確。
提示:按照電路圖連接電路是本實驗的關鍵之處,它的電路連接和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的實驗一樣,仍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①儀器的擺放問題:先按電路圖中元件的位置依次擺放器材,電壓表就擺在被測小燈泡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以便我們明確電壓表要與被測小燈泡并聯(lián)),無需并聯(lián)的元件擺放的原則是需要讀數的放在正前方,需要操作的放在右手邊,不需要操作的放在左手邊,當然還可根據操作方便的原則做適當調整。
②電路連接問題:連接的主要原則是從電源的一極開始,順次連接各個元件,直至電源的另一極,(建議同學們先把需串聯(lián)的元件串聯(lián)起來后,再把電壓表與被測小燈泡并聯(lián))
③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量程選擇問題:電壓表的量程要大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并且為使測得的數據準確,盡量使指針達到滿刻度的一半以上(故電壓表要選3V的量程);電流表的量程要大于小燈泡的額定電流,電路中的最大電流不會超過0.6A,為使測得的電流值準確,電流表要選0.6A的量程,
(3)檢查電路:電路連成后,先沿著(或逆著)電流方向檢查連接是否正確,確認無誤后,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到最大。
提示:電路連好之后,要檢查電路連接是否正確,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連接是否正確。電流表是否串聯(lián)在電路中,電壓表是否與被測小燈泡并聯(lián);②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接線柱連接是否正確。是否讓電流從“+”接線柱進。從“-”接線柱出;③電流表、電壓表的量程選擇是否恰當;④滑動變阻器的接法是否正確,是否“一上一下”接入電路,然后將滑片移至阻值最大處,并明確滑動變阻器的哪一部分連入電路,要減小連入電路的電阻,滑片應向哪邊移動。
檢查無誤后,先試著閉合開關,若電路正常,則小燈泡亮,電流表和電壓表均有示數,若出現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無示數的情況,則要檢查除小燈泡之外的串聯(lián)部分,看是哪一部分出現了斷路,若出現了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但電壓表示數較大,則是小燈泡處出現了斷路,需要把燈泡旋緊在燈座內,(注意在排查電路故障時要把開關斷開)
(4)閉合開關,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燈泡基本正常發(fā)光,讀出并記錄此時的電壓值和電流值。算出此時燈泡的功率,
提示:在確保電路無故障的情況下,閉合開關,慢慢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并注意觀察電壓表的示數,避免因燈泡兩端的實際電壓太低,使燈泡消耗的實際功率太小而造成燈泡不亮;也不能使燈泡兩端的實際電壓超過額定電壓太多而燒壞燈泡,在燈泡兩端的電壓接近額定電壓時,讀出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并記錄讀數到如下表格中。切記帶有單位,注意電流表和電壓表無須估讀,根據P=UI求出燈泡發(fā)光的功率,
(5)實驗結束,整理器材。
提示:實驗結束后,斷開開關,拆除電路,把各個元件歸類擺放整齊,并把實驗桌整理干凈,
同學們最好把本實驗與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比較,找出兩者有何異同,并思考:若實驗中只要求測出額定功率,該怎么做?有無必要根據實驗數據計算小燈泡的平均功率?實驗過程中你有什么發(fā)現?小燈泡的實際功率怎樣隨兩端電壓而改變?燈泡的亮度是由什么決定的?實驗操作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同學們的實驗技能,實驗技能雖然只是同學們學習內容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些問題能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知識,希望同學們抓住每一次學習的機會。
責任編輯
蔡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