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也許人人都碰到過,許多人對這種事件都不屑一顧,輕易地放過去了。但是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卻對偶然事件具有特殊的興趣。他們往往會從一些偶然事件中琢磨出一個個發明來。
1903年的一天,法國化學家別奈迪克在實驗室整理儀器時,不小心把一只玻璃瓶碰落下來摔到了堅硬的地上,他生怕玻璃瓶中的藥液撒到地上,于是便連忙伸手拾起。按理說,這種脆而薄的玻璃瓶掉到堅硬的地上應當摔得粉碎,然而奇怪的是這只瓶子雖然布滿了裂紋,卻沒有一點碎片產生,并且瓶中的藥水一滴也沒有漏出來。
此事要是被別人遇到,也許把摔裂的瓶子扔進垃圾箱了事,可別奈迪克認為這件事情很不一般。他仔細地看了看這只已經摔得滿身都是裂紋的瓶子,又看了看瓶上的那個藥名標簽,便陷入了深思。由于當時手頭很忙,來不及作深入細致的研究,因此他便把瓶子暫時放在一邊,只是在瓶子上貼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1903年11月,這只瓶子從2,5m高的地方摔下來,拾起來時就是這個樣子?!?/p>
幾個月過去了,一天,別奈迪克在報紙上讀到一則新聞:一輛汽車發生了交通事故,車窗的玻璃被打碎。把司機和乘客都劃傷了。這時,他的腦海里立即浮現出幾個月前實驗室里摔裂瓶子的情景。他想:那只瓶子摔到堅硬的地上為什么不碎呢?如果在汽車的窗戶上能安裝這種不碎的玻璃那該有多好啊!
別奈迪克被自己這個奇妙的設想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他一口氣跑到實驗室,找出幾個月前那個貼有字條的瓶子,經過深入細致的研究,他終于發現了瓶子摔不碎的秘密。原來,那只瓶子曾經裝過硝酸纖維溶液,溶液揮發后,在瓶子的內壁上留下了一層堅韌而透明的纖維膠膜,牢牢地粘在瓶子上。所以當瓶子摔到地上時只是摔出裂紋,這是由于纖維膠膜發生作用的緣故,破裂的玻璃碎片依然被緊緊地連在一起,因此也就不會有碎片飛出來。
偶然的發現像一把金鑰匙,一下子打開了別奈迪克敏捷的思路。于是他連夜調配試劑,在兩層玻璃之間夾上一層透明的硝酸纖維素,使它們牢牢地黏合在一起。經過反復試驗,一種打碎后不會分裂的玻璃從此誕生了。他根據這一原理發明了汽車上的安全玻璃,從而使車禍中的人免遭玻璃碎片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