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牛老師。馬哈魚是在海水和河水間洄游的嗎?
牛老師:是啊。馬哈魚屬于溯河洄游型魚類。它們在海里長大成熟后會從海洋進入河口溯流而上,到河流的上游尋找水流平緩的淺灘交配下卵,卵孵化成的小魚會順流而下到達河口游進海洋。長大成熟后又會游向河流……如此循環往復,生生不息。另一些魚類與此相反,叫降海洄游型魚類,成魚會從淡水經河口游進海洋,抵達海洋深處交配下卵,卵孵化成的小魚會長途跋涉回到河流里長大成魚,例如鰻鱺。
小寶:奇怪啊。淡水魚進入海里怎么不會像腌蘿h那樣脫水死掉呢?反過來,海水魚怎么能生活在淡水里?
牛老師:科學家發現,原來這些魚類從淡水進入海水或者相反從海水進入淡水,體內的滲透壓會發生改變。適應水體的滲透壓。
小寶:什么是滲透壓?
牛老師:滲透壓是一種膜現象。生物的細胞、細胞器都是用膜隔開的。為了保證細胞的生理活動,膜有一種奇特的功能——滲透。為了研究膜的滲透現象,科學家制造了各種人造膜,這些膜只能透過水,不能透過其他分子或者離子。叫做“半透膜”。半透膜兩側水溶液中溶質濃度不等時,水會自動地從濃度低的溶液透過半透膜向濃度高的溶液轉移——“滲透”。為阻止水通過膜滲透,可以在高濃度一側施加壓力,當壓力大到恰好使水不再滲透時,稱為“滲透壓”。總之,上面我說到三個詞兒——半透膜、滲透、滲透壓,以及它們間的關系。生物的細胞膜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半透膜。
小寶:哦,我明白了——馬哈魚長大后,體內滲透壓會降低,于是它們就順著鹽分低的淡水游到河里去了。
牛老師:你真聰明,正是這樣!有的魚類跟馬哈魚相反,長大后體內滲透壓會變高,于是會游向海洋,例如鰻鱺。
小寶:呵呵,原來河鰻和海鰻是同種的啊!
牛老師:是的。幾百年前。人們不知道河鰻在哪里生育,以為河鰻是其他魚類變成的呢。他們沒有發現,其實鰻鱺幼仔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會從海洋深處游向河口適應淡水的滲透壓,隨后進入大河,例如長江。
小寶:我爸爸說過,每到早春季節,許許多多漁民到長江口捕撈鰻鱺仔,如果再不采取措施。鰻鱺就要絕種了。
牛老師:愛護動物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小寶:我有時候會口渴,也和滲透壓有關嗎?
牛老師:對啊!你太會聯想了。聯想是創造思維的導火索。口渴,說明你血液的滲透壓太高了,你身體里的細胞要受不了了,要萎縮了,于是大腦就發出降低你的血液滲透壓的指令,你就感到口渴了。喝水后滲透壓降低了,你才會感到舒服。
小寶:滲透壓怎么這么神奇啊!
牛老師:滲透壓的神奇之處還多著呢。例如。給病人向靜脈點滴抗菌素時,為什么要用生理食鹽水或一定濃度的葡萄糖水溶液而不用純水?植物是靠什么力量把水從土壤輸送到幾十米高的枝端上去的?用鹽腌制白菜、蘿卜、魚、肉……為什么水分會從這些食品里流出來?利用滲透壓還能發電呢!今天就先談到這里,下次我再告訴你。
小寶:老師,再見!
責任編輯 侯秀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