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歌眼睛里的大武漢·車延高專欄
車延高,籍貫山東萊陽,1956年2月出生?,F在湖北武漢工作,16歲參加工作。當過工人,后到部隊服役,現在為公務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作家協會會員,兼任武漢市雜文協會主任。從1979年開始業余文學創作,有雜文,散文,隨筆,報告文學等散見于各類報刊雜志。2005年2月開始業余詩歌創作。在《詩刊》《人民文學》《人民日報》《十月》《星星詩刊》《上海文學》《《青年文學》《詩林》《詩選刊》等各類報刊發表詩歌400多首。
哦,長江
四
水聲拍醒每一顆作夢的種子,淹沒了
天穹下籠蓋四野的荒涼,水聲收編了
馬背上彌漫的風沙和走石
看紅柳在戈壁編織綠色的城墻
水聲撿回篆刻在巖石中的繩索,
讓丟失了纖夫的腳印長成十里花香
水聲踩著情侶的腳步踏青,相思的樹葉
向失戀的山崗放飛癡情的翅膀
水聲串起汗水把秋天的疲勞摔碎
靠在渠邊,和歇午的農人閑聊
看最后一棵頂戴花翎的高粱倒下
看收獲的喜悅走進大腹便便的糧倉
五
通天河畔,澎湃著
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張,每朵浪花銜著
靈感,把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
鋪寫在草原為牧民創刊的詩集里
當粗糙的手翻完一天的時間,把詩的回味
和黃昏一起扔進燃燒太陽的灶膛
你起伏的思緒開始翻閱兩岸的清風
在月的燈下,苦讀寫滿星星的天空
靜謐中,激情咀嚼了意識
牽著可以橫絕峨嵋巔的創意
和李白一起走向燕子磯
去剪貼那份屬于青城山的秀靈和幽靜
直到追憶的腳步走完已經衰老的棧道
轉身向蜀道告別時,才發現
已經死了卻永遠活著的李冰父子
早已把都江堰捐給陌生的后人
你突然醒來
勇氣為好奇推開夔門
闖進
自然為人類修建的藝術長廊
在滿山紅葉的簇擁下,把秀麗交給
很年輕的開放,將天工物化的奇觀
懸掛在峽谷為生活聳立的峭壁
讓三峽解讀一個民族贈給全世界的風光
從此,崇拜你的女神不走了
固執守著巫峽,癡情站成一尊石像
風古板地重復那首不老的歌謠
哦長江
六
在大自然開闊的廠區,走著一條
沒有結尾的生產線,當水的思考
把創意的流程演繹成構想
兩岸就漂洗出屬于季節的顏色
印染著春夏秋冬的日子不再失眠
擠滿豐收的田野長出抖擻的精神
這時,一種認真潛入沉重的江底
執著磨洗每一顆調皮的沙粒
當理想的種子在篩選中定型
團結的意志武裝起沙的集團
與水泥和鋼筋編組后
前仆后繼的走向每個工地
海吃海喝的攪拌機任勞任怨
把一個個規劃的模型放大成寫真
世界和我們共同的眼睛里
又一道大壩改寫了天際線
從未歇腳江水啊
在高峽懷抱的平湖里打了一個盹
醒后的爆發力踏響水輪,踩著輻射的能量
在故鄉的夜里流行起很抒情的星星點燈
此時,
重歸的黃鶴樓已找不到自己的往昔
龜蛇眼里
熬了千載的油燈悄然退役
漢陽樹下
乘涼的竹床已隨秋水東逝
古琴臺上
侍守伯牙鐘子期的傳說開始點播搖滾樂
浣衣女試圖用淚水縫合的江面上
正站起一座座造型各異的大橋
那塊很小很小的搗衣石被你滋養后
發育成可以停泊世界的碼頭
好象是一個瞬間
厚重的黃土地
站起一座座發育良好的城市
抽象著標志現代化的鱗次櫛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