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申博成功的那一夜仿佛還在昨天,2010年上海世博會馬上就到眼前。
迄今為止,世界博覽會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她集中了各個時代各國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精華,讓人們不用出國就可以“周游”世界,領略各國風情。
令人難忘的是,在1970年大阪世博會遺址中,有一座引人注目的石碑,碑下埋有一個“時間盒”,人們給它預設的開啟時間是6970年。這是個內徑為1米的球形密封容器,里面裝滿了用文字、照片和物品記錄的那個時代人類科學、文化發展的成就與軌跡。它被埋入泥土,投入時間的大海,隨著人類文明的浪潮涌動。當它“漂流”到6970午時光的“海面”上,它將給后人帶來怎樣的驚喜和思索!
世博會是傳承人類文明的載體,因為她承載著地球人共同的現實和夢想。
一、會微與吉祥物
看看下面這個世博會會徽,你能想到什么呢?
是的,這個會徽以漢字“世”為書法創意原形,并與數字“2010”巧妙組合,表達了中國人民舉辦一屆屬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覽盛會的強烈愿望。從形象上看,它還像一個三口之家相擁而樂,既表現了家庭的和睦,又表達了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
世博會的吉祥物叫海寶,是“四海之寶”的簡稱。藍色“人”字的可愛造型讓所有人耳目一新。別看它造型簡約,可是一點也不簡單哦。它既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特色,又呼應了上海世博會會徽的設計理念,從頭到腳都充滿了含義呢。
頭發:像翻卷的海浪,顯得活潑有個性,點明了海寶出生地的特征和生命來源。
臉部:卡通化的簡約表情,友好而充滿自信。
眼睛:大大、圓圓的眼睛,對未來城市充滿期待。
藍色:充滿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滿發展希望和潛力的中國。
身體:圓潤的身體,展示著和諧生活的美好感受,可愛而俏皮。
拳頭:翹起拇指,是對全世界朋友的贊許和歡迎。
大腳:穩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為熱情張開的雙臂的有力支撐,預示中國有能力、有決心辦好世博會。
二、特色展覽館
世博會里各具特色的國家展館給我們帶來了的精彩紛呈的視覺盛宴。
☆中國館: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
中國的主題館叫“東方之冠”。它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征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地區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臺基座的形態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一整體。
☆日本館:心之和、技之和
日本的主題館“紫蠶島”,號稱是一座會呼吸的展館,宛如一座“太空堡壘”,館內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大展區。參觀者可以通過視覺、觸覺、聽覺,感受日本館所傳遞的信息和魅力。
☆丹麥館:幸福生活,童話樂園
丹麥館的設計充分運用了童話的力量,立志要打造“小美人魚”的上海新家,不僅從丹麥運來了已有96年歷史的“小美人魚”雕像,還從哥本哈根空運了海水呢!
☆芬蘭館:美好生活
芬蘭國家館有一個很詩意的名字——“冰壺”。它所呈現的,是一個微型的芬蘭及其整個社會的風貌。
三、美麗的“意外”
除了有備而來的展品,世博會上還時常發生一些美麗的“意外”,如速溶咖啡、熱狗、漢堡包、麥片等如今我們常見的食物,當年可都是世博園里的“衍生品”。
1904年,在圣路易斯的世博園區,敘利亞的歐內斯特正在賣一種名叫 Zalabia的中東甜品,阿諾德先生則在一旁賣冰淇淋。起初阿諾德先生以普通的杯碟盛裝出售,但到中午所有杯碟用光了,正在他不知如何應付下午的生意時,歐內斯特將自己的薄餅卷成錐狀遞了過來。于是阿諾德便用這薄脆餅卷著冰淇淋叫賣,Zalabia搖身一變成了特受人們青睞的冰淇淋筒。從那時起,一個多世紀以來,爽滑的冰淇淋和香脆的蛋筒就再也沒有分開過。
我國的茅臺酒在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上靠一“摔”成名。當時茅臺酒因包裝粗糙土氣而少人問津,一位會務員靈機一動,將一瓶茅臺酒當眾摔在地上,頓時酒香彌漫,引來眾人交口稱贊。中國茅臺酒從此名聲大振,“振”出了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