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的政策,我省的職業教育也得了恢復和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職業技術學校出現了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技工學校發展陷入了階段性低谷。2005年10月《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正式發布。《決定》是新時期中國職業教育培訓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和職業教育體制的確定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恢復和發展;低谷;復蘇;感觸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6-0251-02
一、職業技術學校的恢復和發展
“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國開始恢復了高考制度,職業技術學校也得到了新生。1979年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等教育有計劃地多舉辦各種門類的中等職業教育,這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多方面的迫切需要,同時也利于解決大量中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許多在動亂時期受到嚴重破壞的學校開始得以恢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的政策,我省的職業教育也得了恢復和發展。饒河縣技工學校正是在那個時期創立和發展起來的,它為本縣以及周邊地區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在他們當中許多人如今都在一些崗位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說這一時期我省乃至全國的技工學校呈現出健康發展的喜人形勢,從學校數量上,學校規模上,在校學生人數上都算得上是空前的興旺。
二、職業技術學校的低谷
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職業技術學校在辦學體制、辦學理念、專業和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和方法等許多方面出現了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加之高等學校的不斷擴大招生,技工學校發展陷入了階段性低谷,出現了嚴重缺乏生源的現象。許多技工學校招生艱難,偏遠地區更是如此。在此期間,從我縣各類職業學校情況來看,每年招生的數量都不過幾十人,甚至曾經達到過在校教師人數多于學生的現象。在此背景下,1995年,我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它是集原技工校、縣電大、農職中學、農業技術高中、農民技術學校于一體的綜合性學校。建校之初,為了使學校得以生存,第一屆學校領導們開始走出去,汲取先進的辦學經驗,開拓新思想,走出“簽訂合同,推薦工作”的新路,利用當時現有的師資開設了農學、幼師、財會和計算機專業,一度擴大學生的招收人數,使在校人數達到了二百余人。為了教學需要,許多專業教師不得不改行。在20世紀90年代末,學校第二屆領導班子又調整了辦學方向,走“普職并存,以普為主”的路子,把辦學重點放在普通高中的辦學上,大量引進具有高中教學經驗的各科教師,又分批次派出年輕教師進修學習,從而使我校的師資力量得到充實。至此職業教育似乎進入了低谷期,學校要靠普通高中的帶動才能得以維持。據了解,周邊的縣級職業技術學校基本情況都是類似,走普職并存的路子。
三、職業技術學校的復蘇
2005年10月《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正式發布。《決定》進一步明確了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基礎性地位,確立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指出了職業教育今后的服務方向,以及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方向和重點內容,特別是提出了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決定》是新時期中國職業教育培訓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為職業教育的進一步改革發展,尤其是對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和職業教育體制的確定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國家的重視使得職業學校又得以復蘇,盡管這時在百姓的心里對職業教育的看法仍停留在20世紀90年代低谷時期的印象中,但是在良好的國家政策和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學生人數開始攀升,一度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程度。以我校為例,此時的第三屆學校領導班子不失時機地采取了“請進來,送出去”的辦學措施。“請進來”就是利用我縣與俄邊貿易發展日益加深、俄語人才短缺的契機,引進外教和俄語專業教師為我校俄語專業的開設注入新的血液;“送出去”就是分別與各大學院及院校采取聯合辦學的形式,由聯合學校負責學生的就業安置。然而又出現了新的問題,不是聯合校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就是學生不能夠學到所預期的技能,使得他們畢業后不能夠找到適合的工作崗位。使得家長的觀念剛有所改變又受到了打擊,他們開始對職業教育產生了疑慮。
四、對職業教育的感觸
我已在饒河職業技術學校工作十余年,面對如今的教育形勢很有感觸。
一方面,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如此的重視,而且給予了許多優惠的條件,如投資建立校舍、購買教學設備、給學生每年發放助學金等。2007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出臺。《就業促進法》圍繞促進就業的目標,對就業工作做出了全面規定,是一部充分體現執政的理念,充分體現廣大群眾意愿的民生之法。《就業促進法》還就職業教育和培訓作出了明確規定,確立了職業教育和培訓在就業促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確了政府、培訓機構、企業和勞動者個人在職業教育和培訓中的職責和作用。《就業促進法》的頒布實施,將中國積極就業的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標志著中國就業工作從此進入了依法行政的新階段,使得職業教育的前景十分美好,但是我們卻不能借上這個東風繁榮職業教育。
另一方面,經歷低谷后的學校的確面臨著許多困難。如師資短缺、管理水平較低、發展理念跟不上形勢等。由于當年的師資流失以及老教師的離退休,如今能勝任專業的教師遠遠的不足,有些學生想學的專業學校無法開設,有些學校能開設的專業又不能滿足學生的意愿,我們又一次面對著抉擇。
我覺得中國的職業教育的發展還不夠平衡,城市強于農村,發達地區強于偏遠地區。我省的情況也是如此,哈市有許多職業技術的學校就辦得很好,而我們邊區市縣卻步履維艱,除了客觀因素之外,是不是我們主觀上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我們的辦學是不是在為大眾服務?聯合辦學中是不是存在著某些問題?大學畢業生如今就業成了問題,是不是就一定給了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創造了機會呢?這些問題我思考了許久,也研究過,但始終也沒有找到適合的答案。不管怎樣,我珍惜我的工作崗位,我的工作職責。我想總有一天職業教育會走向正軌,會為百姓服務的。偏遠地區的職業教育也會興旺發達起來,會為中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