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檔“鑒寶”類節目的現場——
只見節目中,一位老人提著一個鳥籠子似的東西,虔誠地來到專家席前,請專家們鑒定手中的寶貝。老人自我介紹說,今年82歲,一生酷愛收藏,為此耗費不少財富、精力和心血,也從中找到了很多樂趣。
專家問他:“您認為您手中的這件東西是什么?”
老人很自得地答:“是唐朝武則天時期的一頂金絲冠?!?/p>
專家們告訴老人:“據我們所知,迄今為止我國考古發掘中獲得的唯一一件古代皇帝的金冠,是萬歷皇帝的金絲冠。如果您這件是真的,不是價值連城的問題,簡直是無價之寶。”
老人自信地說:“那我今天就讓大家來開眼了。萬歷帝那個金冠上只有兩條龍,我這上面是六條,比那個還要漂亮。”
專家們仔細看了金絲冠以后,相互交換了一下眼神,然后其中一位專家極其慎重地對老人說:“您這頂金絲冠的仿造痕跡很重。您看,您這金龍不是錘制而成,而是鑄造焊接上去的。不符合唐朝的工藝,做工比較粗糙。并且,您這并不是純黃金制作,而是銀鍍金?!?/p>
老人聽了,激動地拄著拐杖站了起來,聲音顫抖著說:“我才不相信你們專家的話咧。我們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好東西多的很咧。”
專家并不理會老人的話,而是拿起老人帶來的另一件藏品——金酒盞,說:“您這件也是現代仿品,也是銀鍍金?!?/p>
老人眼眶一下子濕潤起來,一語不發。他有些無助地拉起一旁的老伴兒,相互攙扶著,一步一挪顫顫巍巍地離開了節目現場。
看著老人傷心的樣子,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一個年過八旬的老人,能不能承受住如此強烈的打擊?畢竟收藏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愛好,是他的整個精神寄托啊。如今,他最心愛最得意的兩件寶物,都被專家鑒定為贗品,理想破滅后,他的精神支柱會不會因此而坍塌?老人會不會因此而氣極病倒,從此一蹶不振?
我知道這類欄目的操作方式,活動開始前,要先對觀眾自薦的寶物進行海選后,經過專家團集體鑒定再上鏡做節目。盡管節目為了娛樂的需要,也為了提高收藏愛好者的鑒賞能力,故意讓一些贗品也進入評選鑒定環節,為的是在普及藏品知識的同時,防止收藏愛好者打眼吃虧,上當受騙。但讓一個82歲的老人順利通過海選,并當著全國觀眾的面,宣布他的東西是假貨,是不是有些殘忍?為什么不從一開始海選時,就委婉地將老人的藏品拒之門外呢?
對于一位耄耋老人而言,為什么不讓他懷揣一個美好的夢想,平靜地度過時日不多的晚年呢。
由此,我想到了另一檔節目,另一個故事,也是講古董收藏的。
有一個家庭,父親退休后,喜歡上了收藏,隔三差五就買回家一些舊碗。
老人的兒子覺得蹊蹺,背著老人悄悄地拿了一個碗,找到專家幫忙鑒定。
專家仔細端詳了一下,問他:“你心疼錢嗎?”
老人的兒子回答:“當然不會,只要老爺子圖個高興,找個樂就行?!?/p>
專家說:“你果然是個孝子,那就讓老爺子買個樂吧。”
揭開事實的真相是必需的。但有時候,對于老人們來說,真相非常殘忍。雖然說謊是可恥的,但有些善意的謊言卻散發著人性的光輝,溫暖了老人們的心房,讓他們在有限的余年中,獲得一個生命的完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