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我在縣城的一所高中當班主任。學校每年都要搞一次校園藝術節,每個班級對這項活動都非常重視,一來這項活動能夠充分展示年輕人的青春風采和藝術水準,二來要參加評比,優秀節目除了得獎,還要參加縣里的文藝匯演。每年一次的機會,誰肯輕易放過呢?
我們班級的文藝委員是位非常有文藝天賦的女同學,叫徐靜雅。她提議請田老師幫助編排、指導節目。田老師教音樂,藝術學院畢業,她很爽快地答應了我的請求。
田老師為我們班編排的是一段雙人舞,名字叫《秋日私語》,取材于法國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的同名鋼琴曲,背景音樂也采用了這段當時非常流行的曲子。徐靜雅自然是女演員的首選,又在班級選了位男生,幾個人便在課余時間排練起來。
我看到這段完整的雙人舞,是在校藝術節前一周的時候。當克萊德曼那流暢華麗、令人心曠神怡的琴聲響起,一對青春浪漫的少男少女在音樂的旋律中翩翩起舞,像是在回憶一段情意綿綿的往事,又像是在傾訴一段美好的情懷。秋水伊人,有著醉人的美麗憂傷,可掩飾不住的,是年輕人溫馨一刻的忘情一笑。青春多美好,生活多美好……一向缺少藝術細胞的我,完全被這段音樂和舞蹈陶醉了。
我對田老師和徐靜雅說:“這個節目一定能在校園藝術節上拿頭獎!”
第二天,校領導到各班級審查節目,校長也對這段《秋日私語》大加贊賞,他評價說,這個節目完全有實力在全縣拿獎,甚至可以推薦到市里、省里演出。
審查完節目,校長把我叫到辦公室,說為了有把握起見,想請他的老朋友、縣里的一位專家幫助把把關。
我說:“田老師是搞專業的,不會有什么問題吧?”
校長笑了,說:“我的這位朋友不僅是專家,還是領導,評比時很可能擔任評委。找他把關,實際上是想提前和他溝通一下……”
我明白了。那就按校長的意思辦吧。
請專家把關那天,兩個小演員發揮得非常好,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音樂緩緩退去,人還久久的沉浸在舞蹈的韻味中,意猶未盡。
看得出,校長很興奮,專家也很興奮。當校長謙恭地請領導、專家批評指正時,那位風度翩翩的專家滿面紅光,連聲說好。
“第一,創意好。第二,編排好。第三,音樂好。第四,演員好……”
大家鼓掌,感謝領導的鼓勵。
“但是,我還有一點小小的建議……”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專家笑容可掬,說,“我這里想談一談道具的問題。道具是舞臺表演的重要元素之一。舉個例子說,大家都知道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吧,楊子榮打虎上山是怎么去的?騎馬去的嘛!如何表現?能把一匹馬牽到舞臺上嗎?如果馬毛了怎么辦?”大家都笑。領導接著說,“編導只用了一個道具,馬鞭。楊子榮把馬鞭一揮,觀眾就明白了。”
大家聽得入迷,贊嘆專家不愧是專家。
“現在該說我的建議了。”專家接著說,“你們考慮一下,如果讓女演員打把傘,是不是更有表現力?”
大家面面相覷。
專家接著說:“就這一把小小的傘,就把‘雨’表現出來了。在舞臺上,雪可以通過撒紙片來表現,那么雨呢?總不能讓人向下澆水吧……”專家哈哈笑起來。
其他人都沒笑。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專家把“私語”理解成“絲雨”了。
田老師和徐靜雅堅決不同意加那把雨傘。她們說,與其不倫不類,還不如不演。
沒辦法,我只得請示校長。校長苦笑不已。
我說:“干脆就和專家說明白了,是‘秋日私語’,而不是‘秋日絲雨’……”
校長笑笑,說:“這不是等于說專家孤陋寡聞嗎?讓他的面子往哪兒擱呀!”
我一時無語。
過了一會兒,我說:“與其不倫不類,還不如不演。”
校長嘆口氣,說:“不演就不演吧。”
這件事過去好多年了,我一直不能忘懷。每當感到疲倦或心緒不佳的時候,我都要聽一聽克萊德曼的《秋日私語》。音樂響起,田老師和徐靜雅的影子就在我的眼前活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