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近東:家電零售業的最后一個大佬
自永樂、大中相繼被國美收入囊中,五星電器被百思買收購,三聯家電陷入官司糾紛,而國美黃光裕涉案被拘之后,中國家電巨頭中“碩果僅存”的唯有蘇寧電器(002024)董事長張近東了。
2009年10月,胡潤百富榜發布,張近東以280億元個人資產位居富豪榜第十,超過昔日對手——2008年首富黃光裕(如今位居第17)。盡管張近東本人對此有點不樂意,他曾對媒體表示:“好像別人跌跤了,我們才跑第一。”但無論如何,在家電零售江湖征戰的第十九個年頭,張近東和他的蘇寧終于坐上了家電零售行業老大的位置。
張近東是一個“速成”的千萬富翁,在創業第一年便凈賺1000萬元,這時他年僅28歲。
1990年,懷揣10萬元錢的張近東琢磨著“做點什么”。當時,冰箱、洗衣機、彩電等家用電器賣得火熱,但張近東沒有湊這個熱鬧,而是選擇了當時不被人們看好的生意:空調。這年年底,南京寧海路一家200多平方米的門店低調開業了,這是蘇寧電器的前身——蘇寧交家電公司。超前的眼光給張近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公司開業第一年,銷售額達到了6000萬元,由于當時空調屬于暴利行業,僅純利潤就有1000萬元。
張近東推行了“配送、安裝、維修”一體化服務模式,為蘇寧品牌形象奠定了基礎。1992年,“火爐”南京的空調市場開始啟動,由于蘇寧已經形成了產品和服務強勢,當年就成為春蘭空調全國銷售第一大戶。
在當時的南京國有大商場眼中,半路殺入空調業的民營企業蘇寧無疑是“異類”。而張近東在服務和價格上又具備明顯優勢,更引起大商場們不滿。1993年,南京的“八大商場”聯合發動空調大戰向蘇寧發難。
當時,八家國營商場準備聯合采購,統一降價來與蘇寧開展價格戰。然而這一役最終的結果是蘇寧沒有被打倒,反而一戰成名。
張近東曾經放出豪言:“蘇寧要用3到5年的時間建立1500家店,實現年銷售額達到300億—500億元的跨世紀連鎖計劃。”
可見,在終端為王時代,張近東對掌握渠道有著清醒的認識。從2001年起,蘇寧開始了細胞分裂式的擴張:2001年平均40天開一個店;2002年平均20天開一個店;2003年平均每周開一個店;2004年平均5天開一個店,連鎖企業遍及全國30個省市地區。
2005年是蘇寧擴張最迅猛的一年。2005年5月1日,蘇寧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同時新開出22家連鎖店,創下家電連鎖史紀錄。“ 在經歷15年穩健發展后,2005年蘇寧全國連鎖發展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我們現在不再制定具體的開店數量指標,而是放手看自己到底能跑多快。”張近東說。
在“跑馬圈地”的同時,蘇寧沒有放棄對內部管理的“深耕細作”。從2004年開始,蘇寧致力于提高單店盈利能力。在首創單店面積1萬—2萬平方米、銷售額預期超過2億元人民幣的旗艦店概念后,蘇寧加大了在全國范圍內旗艦店的比重。
根據申銀萬國研究所的統計顯示,旗艦店顯示出了好于其他店面的盈利能力。而蘇寧過去一直受到質疑的是其在南京地區以外市場的盈利能力,目前這一指標正在逐漸改善。蘇寧不僅不斷加強已進入城市的門店滲透,同時有選擇性地進入購買力比較強的二、三線城市。
此外,蘇寧更強調成本意識。蘇寧對所有新開門店的盈利周期,都限定在1年之內;而國美新開門店的盈利周期在2年左右。蘇寧的5年計劃是,連鎖網絡覆蓋全國30個一級城市、200個地級城市和300個縣級城市,占全國市場份額10%以上。
2004年7月21日,蘇寧電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這為蘇寧進一步提升管理提供了資金保障。張近東表示,對于募集到的資金,除了繼續擴張連鎖店,將主要投向物流基地和信息平臺建設。“連鎖零售的實質就是信息流帶動下的物流運作,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是蘇寧連鎖經營體系的核心構成部分。”
2009年6月,蘇寧收購日本家電連鎖企業laox的10家門店。據了解,laox已經連續虧損9年,其2008財年的銷售收入為406.48億日元(約28.86億元人民幣),比2007年度減少了31%。在日本家電連鎖業界的排名也已經從早年的第2位跌至第10位。
因此,收購這家“垂垂老矣”的日本企業,蘇寧的舉動多少有些讓人看不明白。但從產能輸出的意義上,蘇寧此舉無疑打通了一條通向日本的渠道。有人稱,蘇寧花了5730萬元打通了日本市場。
事實上,早在2005年,張近東便有了布局海外的想法。這一年,張近東訪問了美國最大的家電連鎖百思買集團以及摩托羅拉的研發基地。這次參觀,張近東不禁發出如此感慨:“與國際巨頭相比,我們還很弱小,有很大的差距。最大的差距不是國際巨頭發展的歷程長,而是他們的理念超前。站在國際市場上看,我們能看到自己理念上的巨大落差。現在我們前進的步伐已經夠快,但是如果添上國際先進理念這雙翅膀,我們一定會更加飛速發展。”
說起張近東,人們喜歡把他和競爭對手黃光裕做一比較。兩者性格有著鮮明的對比。黃比較高調、霸氣、控制欲強,而張為人低調、謙和、樂于分享。
有人這樣形容黃光裕:剃個光頭,想低調都難。在朝陽區鵬潤大廈前面有兩塊很大的停車坪,據國美內部人士透露,這是專供黃光裕和陳曉停放邁巴赫的地方;而張近東則喜歡獨自一人在南京街頭悠閑散步。
在與創業員工分享企業成果方面,張近東和黃光裕有明顯的不同。在2007年胡潤零售百富榜上,蘇寧是零售榜上榜人數最多的公司,除了張近東,江蘇蘇寧電器有限公司創業元老之一的劉曉萌財富為66億元;蘇寧連鎖店管理中心總監陳金鳳財富為51億元;蘇寧總裁孫為民財富為30億元;蘇寧連鎖發展中心總監蔣勇財富為19億元;蘇寧副總裁金明財富為19億元;蘇寧服務中心總監趙蓓財富為18億元,國美只有黃光裕和陳曉兩人。可見,在團隊激勵方面,張比黃更加“舍得”。
據傳,黃光裕出事后,有人建議蘇寧利用這個機會迅速拉攏供應商,乘機徹底打敗國美。然而,張近東對此并不贊同。張認為,國美作為行業標桿,更希望它能繼續走下去。可見,給對手留有余地,是張近東的競爭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