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他帶領香港青少年網球隊南征北戰時,他是教練、領隊;
當他端坐于Now,TV電視臺的直播間侃侃而談時,他是網球解說員、嘉賓:
當他在香港大專院校、中學校園做市場營銷學講座時他是講師:
當他在香港大專院校、中學校園做市場營銷學講座時,他是講師
當他在東亞運動會的晚宴上給羅格設計菜譜,并出版了(《中國之夜》(chinna Night)一書時,他是美食人:
當他是某網球品牌的中國代理時,他是商人……
他的身份是多重的,他的愛好是多樣的,他的人生是多變的,而恒定不變的是他對網球的情與癡他叫錢惠民(Alan),在中國內地知曉他的人不多,有些球友或許在東北參與過他的“球技寶典”活動;而在香港地區,只要你關注網球,那你肯定熟悉Alan這個名字。
從事網球解說工作的這兩年多里,Alan從來沒有請過一次假,總是如約與觀眾見面。從解說有爭議、觀眾聽不懂,到得到認同、贏取掌聲,Alan始終在堅持自己的風格——做最專業的網球解說。
網球解說之緣
第一次見到Alan是在年初的香港,那天下午Alan是有香港精英賽的直播任務的,由于本雜志在香港一家球會舉行了讀者聯誼活動。熱心的Alan趕到了現場。等到下午記者趕回維多利亞公園的媒體中心時赫然發現,電視大屏幕里正襟危坐的解說員不就是他嗎?坐在直播間里的Alan真是讓人一下子認不出來了,那粵語解說語速就跟蹦珠子似的。讓人詫異的是,沒過幾秒鐘,竟還收到了他的短信,詢問我聯系球星專訪的情況是否順利。這Alan真是神了,他明明坐在直播間干活。哪來的分身之術?
然而,這就是真實的他。
Alan有個習慣,不管到哪里出差,他都喜歡背上自己的球包,找機會揮上幾拍。但他同時又是極為矛盾的,因為受過傷,不能發力,打球強度也不能太大,他總感覺打球不夠盡興。真正能彌補這遺憾的是回到他的直播間,他可以根據各路球星的打球特點,拿起球拍邊模仿邊解說,仿佛他就是賽場的主角、球星們的大腦。
不是專業主持出身,Alan卻能在香港最大的收費電視及亞洲唯一24小時全天侯網球頻道Now TV站穩腳跟,他的解說能力讓人不得不嘆服。
從事網球解說工作的這兩年多里,Alan從來沒有請過一次假,總是如約與觀眾見面。從解說有爭議、觀眾聽不懂,到得到認同、贏取掌聲,Alan始終在堅持自己的風格——做最專業的網球解說。因為曾是運動員出身、當過教練,Alan對網球的理解和體會比一般的解說員更顯深刻、到位。甚至賽場上球星們在想些什么,他都能揣摩出來。Alan對球賽的透徹分析,言談之下,才知道Alan對職業球手的特別認識不局限于球員本身的生涯發展。而是透過觀察、訪問來學習球員的技術成長路。萃取個中球技精髓之后,親身試練,從而領略技術的好壞差異。
如果你聽過粵語的網球解說,你會發現,它的語速比國語快很多,這種節奏配合畫面讓人直呼過癮,同時它對解說員的反應能力要求更高?!耙粋€球也許堅持20秒的來回,你只有1、2秒分析和反應的時間,10秒之內把話講完,然后下一個球又開始了。”Alan說。盡管如此,Alan還是能“一心多用”:在交流平臺上回答網友的問題,和網友討論場上的某個球、某個技術動作,第一時間把網友的觀點與電視機前的觀眾分享,同時還通過耳麥與導演討論、交換意見。
在解說的世界里,Alan可以連續工作lO個小時都不覺得累,吃飯經常只能在插播廣告的間歇扒上幾口。他總有使不完的勁兒,用不完的激情,比賽精彩之時,他會站起來揮拍,坐在桌子上解說。甚至有一次,激動之余,他把自己的頭發抓成了“天線寶寶”。Alan不是在作秀,他對網球的熱愛正是如此。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要問到Alan的解說天賦從何而來,這可是得到了他老爸的“真傳”。Alan從小就是看著爸爸如何解說田徑長大的。那時候網絡不發達,買書、收集數據的事情沒少落在他頭上,凡是爸爸看過的書Alan都會去翻閱,甚至經常和爸爸就某些問題探討起來。在Alan心中,爸爸就像一面旗幟,是他想努力逾越的目標。
Alan的爸爸是一名口徑教練,按理說。他應該送Alan去練田徑才對??墒前职职l現Alan田徑方面的天分不夠好,哪怕到了16歲中長距離都跑不過爸爸,但是急停、轉身卻很出眾,爸爸就把他領進了網球的大門。
按理說,小孩對于枯燥的專業訓練總有抵觸情緒,可Alan不是這樣。恰好相反的是,他癡迷于重復訓練,非但不覺得這是一項苦差事,反而認為那是很理應、必要的,這未免讓人覺得有些奇怪。原來除了練習網球,Alan還在學習小提琴,同樣的曲子每次拉上半小時那是再平常不過的訓練,相比之下,網球就根本不算什么了。Alan拉小提琴時養成的對完美的追求也在網球上得到延續,在每天的網球訓練中,Alan都覺得他在彈奏,每一部分都想做到極致,所以他會用心打好每一個球,以至于教練都感嘆這個小朋友太專心了。
可以想見的是,這么全情投入網球的孩子當被宣判不能走職業道路時,是多么沉重的打擊?這主要源于他打球受的傷太重。受傷后,爸爸只能把Alan送到加拿大邊療傷邊讀書。在國外的第一年,Alan甚至不敢多看網球拍一眼,生怕自己會手癢,生怕自己會落淚。
難道就這樣跟網球說再見了嗎?Alan絕不答應。MBA專業讀得再好,他的心里還是裝著網球,離不開網球。19歲時,他把USPTR教練員證書拿到手。他想以另一種方式回歸——當教練。他在積蓄自己的力量。
24歲那年,Alan當上了香港18歲組以下青少年網球隊的主教練。這在香港網球界引起一片嘩然。人們質疑他的年輕,質疑他的資歷,質疑他的能力。直到他親自帶出的青少年在大大小小的賽事中所向披靡時,人們才逐漸接受他。所以當他日后成為網球解說的最初階段也不被認同時,他并不焦慮和急躁,因為他清楚得很,是金子總歸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對于自己和網球的將來,Alan有著太多太多的計劃。他希望通過自己以及同仁的努力,能幫助香港年輕的網球精英蛻變成網球界明星、教練,除了培養他們高超的球技,還要著力加強文化修養的培訓。Alan還希望能與網球贊助商磋商,進一步推廣普及網球運動。Alan青少年時期的受傷經歷也引起了他對青少年運動員訓練的關注,由于曾修讀過兒童和運動心理學,這也讓他明白職業球手復康這一環是不容忽視的。
Alan說,他希望將自己的幸運和過往經驗之談回饋給他熱愛的網壇。不管將來能走多遠,Alan和網球不會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