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是大學校長、他也是公司老板:他年輕時曾與運動絕緣,但現(xiàn)在他“混跡”網球場。在教學樓、研究室呆了幾十年之后,他決定到外面透透氣。
棄書本 上球場
二十多年來,陳敏恒一直頻繁地在網球場上揮灑汗水。每到周末,網球場總能聽到他的歡聲笑語,打網球已經成了他多年養(yǎng)成的一個習慣。但在20年前。他從未體驗過運動帶來的歡樂。“那時我患有肺結核,醫(yī)生、家人都不讓我運動。坐在辦公室里總是覺得外面是灰蒙蒙的,人走路的時候是輕飄飄的,心慌得很。”作為中國化工領域的領頭人,原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陳敏恒雖然在55歲時才與網球結緣,但是這個知識分子的“運動細胞”慢慢被挖掘了出來,從一個原本不運動甚至害怕體力活的讀書人,活脫脫變成了一個生活半徑被網球場包圍的運動者。
“我現(xiàn)在已經不能說是打球了,只能說是混球。年紀大了不像年輕人生龍活虎,所以叫混球。”在陳敏恒的自我調侃中總是伴隨著開懷大笑。在他看來,年紀越大發(fā)力就越困難,站在底線跟不上節(jié)奏,站在網前有總是被年輕人兇悍的擊球攻擊,仿佛他成了搗亂打球節(jié)奏的破壞者。“所以我總是站在球網與底線的中間位置,能進能退。”
好在球友們對陳老也非常配合。有一次陳敏恒的女兒來看父親打球,為了證明自己“高超”的球技,陳敏恒與另外幾位高手配合打雙打。“啪、啪、啪”,高手之間的球越打越快,突然球飛向陳敏恒。只見他一個截擊結束戰(zhàn)斗。看著女兒欽佩的眼光,陳敏恒和隊友不禁暗暗發(fā)笑,殊不知這只是安排好的一場表演。
不爭勝 只求樂
雖然在球場上一泡就是幾個小時,但這是陳敏恒的興趣所在,所以他并不覺得很累。“人總是應該有點興趣,別的項目都沒多大奔頭,網球就成為我的拳頭產品。網球的運動量可大可小,適合在各個年齡段開展。”網球對陳敏恒來說就是“好玩”,不必刻意要求自己達到什么水平,關鍵是從中得到快樂。球場上大伙聚在一起,無論嚴冬酷暑都能其樂融融。他總是說:“網球是一項需要天賦的運動,大多數(shù)人都很難達到太高的水準,所以我們都把它當做一個載體,通過網球認識更多朋友,加強朋友間的來往。這和競技體育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打球不是為了爭強好勝,而是愉悅身心。”
現(xiàn)在陳老和朋友們都在小區(qū)里打球,三片連著的球場都被他的俱樂部長期占領。“打球的時候就該把別的東西全部忘記。在我們的小俱樂部里十幾個人輪換著上場,球場上只有歡聲笑語。”提到自己的球友俱樂部陳老便笑逐顏開。這個俱樂部里的成員球齡長短不一,但是大家聚在一起,就能找到共同語言。“網球非常適合群眾體育,如果只有一兩個人很難組織活動,但是當大家聚在一起之后卻成不可阻擋之勢。”陳老和球友們已經成為最“親密”的伙伴了。
從沒有比賽到現(xiàn)在的上海ATP1000大師賽,陳敏恒看到中國網球的飛速發(fā)展不由得想起最初學球的日子。“在我剛開始打球的時候教練都比較少,當時很多網球場都是長期閑置。我記得當時球具都挺貴的。買球都是大伙們一起買上三五個,而現(xiàn)在網球都是論筐賣了。”現(xiàn)在的條件已比當年好了太多,不僅球場多了,而且與球星零距離接觸也不是難事。
“年輕的時候我都悶頭做學問、搞科研。對運動一竅不通,甚至害怕體力活。比起做學問,打網球可輕松多了。”剛打球的時候陳老還在圖書館找了幾本書來取經。競技體育跟群眾健身是兩回事,現(xiàn)在打網球的人越來越多,國內的氣氛也越來越濃。
有人是以提高球技為樂,有人是以打敗對手為樂,而陳敏恒的網球之樂只在過程本身,這種樂才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