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人們常用“照螢映雪”來形容讀書人刻苦學習的精神,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照明設施落后的一種無奈。經過物理學家對自然規律的探索,現在已有多種光源為人類造福。
一、電光源
早在1821年,英國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因此很不實用。
“電弧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對發明如癡如醉的愛迪生暗下決心。
于是,他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絲作燈絲,通電后,亮了片刻也被燒斷;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試驗,一次次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為泡影。”
面對失敗,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縮。他明白,每一次失敗都意味著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胡須。突然眼睛一亮,說:“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麥肯基剪下一綹交給愛迪生。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胡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后裝在燈泡里。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頭發試試看。沒準還行。”麥肯基說。
愛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但他明白,頭發與胡須性質一樣,于是沒有采納老人的意見。愛迪生起身,準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識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么不試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放在U形密閉坩堝里,用高溫處理,然后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準備將它裝在燈泡內。可由于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于緊張,拿鑷子的手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最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
此時,夜幕降臨了,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里的空氣抽走,并將燈泡裝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果。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這個燈泡究竟會亮多久呢?
1h,2h,3h……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h后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后來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
“45h還是太短了,必須把它的壽命延長到上百小時,甚至上千小時。”愛迪生沒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天,天氣悶熱,他順手取來桌面上的竹扇,一邊扇著,一邊思考著問題:“也許竹絲炭化后效果更好。”愛迪生簡直是見到什么東西都想試一試。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炭化后作燈絲效果更好,非常耐用,可以連續使用1200h。于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他把生產的第一批燈泡安裝在“佳內特號”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員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此后。電燈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此后,人們便一直使用這種用竹絲炭化后作燈絲的燈泡,幾十年后又對它進行了改進,用鎢絲作燈絲,并在燈泡內充入稀有氣體氮或氬。這樣,燈泡的壽命又延長了許多。我們現在使用的就是這種燈泡。
二、X光源
1895年11月8日晚,德國維爾芝堡大學治學嚴謹的倫琴教授結束了對陰極射線的研究后。把陰極射線管用黑色的厚紙包起來,卻意外地觀察到1m以外的熒光屏在閃光。對這樣一點閃光,倫琴沒有掉以輕心。他想:陰極射線很弱,穿不透玻璃,只能在空氣中行進幾厘米遠。通過實驗他又發現陰極射線在強磁場的作用下有偏轉,而這種光在強磁場下無任何偏轉。倫琴斷定這是一種新射線,一種從未記載過的東西。倫琴用它拍出了一張肉淡骨濃的手掌照片。倫琴將這具有非凡魅力的射線命名為X射線。人們將X射線用在臨床醫學上,使千百萬人的健康得到了保證。
1971年,美國物理學教師柯馬克以及英國的洪斯菲德將電子計算機與X光機相結合,發明了CT機,CT機具有更加犀利的眼睛。能發現5mm小的病灶。倫琴因此獲得了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柯馬克和洪斯菲德則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三、激光
1916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受激輻射的基本原理。1954年制成第一個微波量子放大器。1960年,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由梅曼制成。1961年,湯斯的研究生加萬制成了氦氖激光器,使四十多年前愛因斯坦的受激輻射理論獲得了實際應用。激光具有很多優點,它亮度好(巨型脈沖固體激光器亮度比太陽光線強上百億倍)、單色性好、方向性好、相干性好、頻率高,因此激光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