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講了畢達哥拉斯以及他發現勾股定理的過程。除此之外。畢達哥拉斯還發現并證明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發現了無理數等。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他在數學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數學思想,是他“萬物皆數”的哲學觀點。后面我們將會陸續看到他的這一哲學思想對以后哲學和科學的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柏拉圖、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牛頓這些哲學大師、科學巨匠們,無一不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繼承和發展畢達哥拉斯的這種思想,伽利略曾經說過:“大自然這本書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
在古希臘的自然哲學中,如果用現代科學這把尺子來衡量的話,最有價值的莫過于德謨克利特和他的老師留基伯提出的原子論了。因為這一理論令人震驚地預測到了20世紀原子物理學的發現,尤其難得的是,他們的理論達到這一高度,靠的不是粒子加速器,而是深入的觀察和思索。 。據說留基伯是德謨克利特的老師,他第一個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但系統闡述原子論的是德謨克利特,所以史學家們都把德謨克利特作為原子論的創立者。
德謨克利特出生于富商家庭。家境不錯,但他卻淡泊名利。專注于對各種知識和各類問題的研究和思考。小時候,他曾學習過神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知識,對東方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在學習時非常專心,經常把自己關在花園里的一間小屋里。一次。父親從小屋里牽走了一頭牛他都沒有察覺。他的想象力豐富而且深刻。為了培養自己的想象力,他有時到荒涼的地方,甚至一個人呆在墓地里,他感覺這更有利于自己想象和思考。
德謨克利特長大后,先來到雅典學習哲學,后又到埃及、巴比倫、印度等地游歷學習,前后長達十幾年。在埃及。他學了三年幾何,研究尼羅河的灌溉系統。在巴比倫。他向僧侶學習如何觀察星辰,推算日食發生的時間。他外出游學花費了父親給他留下的絕大部分財產,又整天寫著“荒誕”的文章,還在花園里解剖動物的尸體,以至家族中有人認為他發了瘋。并把他告上了法庭,控告他犯了“揮霍財產罪”。根據法律,犯了這種罪的人是要被剝奪一切權利并被驅逐出城的。
但在法庭上,德謨克利特為自己作了出色的辯護:“在我的同輩人中,我游歷了最多的國家和地方。聽了最多有學問人的演講:在我的同輩人中,勾畫幾何圖形并加以證明,沒有人能超越我,就是埃及專門丈量土地的人也未必能超越我……”并且,他在法庭上宣讀了他的名著——《宇宙大系統》。他的學識和雄辯使他大獲全勝,法庭不但判他無罪,還獎勵他500塔侖特——這是他所“揮霍”的財產的5倍呀!
德謨克利特博學多才,在很多領域都有深刻的見解和突出的貢獻,連馬克思都由衷地稱贊他是“有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希臘人中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科學上,德謨克利特最大的貢獻是繼承和發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論,為現代原子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原子是非常小的,不但肉眼看不到,就是用顯微鏡也看不出來。那么在兩千多年前,原子論是怎么被提出來的呢?
自從泰勒斯提出“水是萬物之源”的思想以來。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關于“世界本原”的各種觀點。德謨克利特研究了他們的理論,但是比他們思考得更為深刻。有人說:“哲學的可貴之處就是在別人習以為常的地方提出問題,而且還表現在解決問題的新思路上。”德謨克利特就是透過生活中一些司空見慣的、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表面現象尋找到其中的共性和本質。提出構成世界萬物的更為深層的東西——原子。他發現。屋檐滴水,時間長了就會滴穿石頭。手指上的戒指戴久了會變薄,耕地的犁、切菜的刀用久了會磨損。銅像的手被人握的次數多了就會變小。等等。這些東西是怎樣損耗的呢?他分析思考之后認為。這些損耗雖然人們看不見,也感覺不到,但可以肯定是一點一點損耗的,而且每一次的損耗無疑極少極少。但由此可以判斷它們是由極小的粒子構成的。否則這些現象就很難解釋。既然這些東西是由極小的粒子構成的,由此可以推知自然界所有的物質都是由極小的粒子——原子構成的。原子的希臘文“atomon”就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意思。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通過運動、碰撞,相互間發生作用,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物質,并以此解釋了世間萬物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質量、形狀等特性。
根據原子論,德謨克利特還提出了由于原子的漩渦運動產生了天體演化的天才設想。兩千多年后,大名鼎鼎的德國哲學家康德不知是不是受到德謨克利特的啟發,寫了《宇宙發展史概論》一書,在這本書中。康德就是用漩渦運動來說明天體起源的,甚至他的描述也與德謨克利特大致一樣:先是宇宙大爆炸生成塵埃,漩渦運動使它們聚集到了一起,最后形成了星系,包括我們的地球和太陽。
德謨克利特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因為在他的原子論里,沒有給神留下任何存在的空間。他認為。原始人在殘酷而奇妙的自然現象面前感到恐懼,所以才臆造出神來解釋一切未知。他甚至認為,人的靈魂也是由最活躍、最精微的原子構成的,因此也是一種物體。原子分離,人體消亡,靈魂當然也隨之消亡。當然。這種說法太牽強了,因為生命和意識是至今科學還無法解釋的問題。
在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后,古希臘哲學的研究方向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再沿著泰勒斯和德謨克利特所倡導的、探索客觀世界和自然奧秘、在自然界中尋求萬物本原的方向發展,而是轉向了關注人生、道德、倫理、政治和社會,代表人物就是赫赫有名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對于這兩位,我們下期再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