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2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我國杰出的數學家華羅庚誕辰100周年的日子,在他的一生中,他不唯權威、勤奮求實、富于創新、熱忱報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是1950年代以后,我國乃至世界數學界一位著名的數學家,他不僅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其高尚的精神品質,更應該成為指導我們學習和工作的精神食糧。
華羅庚是一位不懼困難,自學成才的強者,他常說,“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華羅庚從小家境貧寒,讀完初中后,就不得不退學去當店員;他18歲時,患傷寒病,造成右腿殘疾……這些困難并沒有成為他數學研究的阻力,他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業余時間,通過不懈努力,排除萬難,以出色的研究成果,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最終成為一代數學大師。
他是一位虛心好學、不唯權威,敢向權威說“不”的勇者,他經常說:“下棋要找高手,弄斧要到班門,”他找高手下棋,到班門弄斧,不是要炫耀自己,而是向高手學習,通過比試,找出自己的不足,向高手質疑,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在當時對一個家境貧窮、僅初中畢業的年輕人而言,是多么難能可貴的精神!正是憑借這種不唯權威、敢向權威說“不”的精神,將他對數學的濃厚興趣轉化為持續學習和研究的動力,以一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研究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慧眼識金,走進清華,并一步步進入了數學殿堂。
他是一位腳踏實地、勇于創新,靠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成為數學大家的智者,他還說,“天才由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樹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輩子從實而終”,正如他所說,他的一生,直到2005年6月12日,他倒在日本講學的講臺上,都沒有絲毫的放松,正是憑借這種精神,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影響巨大的成果,1940年,他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他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于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于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為最佳紀錄,他還是我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
他有一顆感恩的心,是一位忠于祖國,以祖國事業為重的愛國者,“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人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這是一個感恩者的名言、愛國者的誓詞,1936年,華羅庚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在英國的兩年中,他攻克了許多數學難題,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抗日戰爭期間,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1946年9月,受普林斯頓大學邀請,他遠赴美國,并于1948年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為終身教授,新中國成立后,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懷抱,投身我國的數學科學研究事業,在祖國需要他的時候,他總是毅然決然,舍小家顧大家,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回顧過去華老走過的路,我不僅要吸取他那種不畏困難、勇于拼搏、不斷探索、獻身祖國的精神,更要用這種精神影響學生,使這種精神得到良好的傳承與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