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鴻章曾為慈禧太后在皇宮里修建一條西苑鐵路(也稱紫光閣鐵路),這個“舊聞”早已被發掘出來并見諸報章;然而李鴻章還曾在頤和園內修筑過一條專供慈禧太后乘坐的“游玩鐵路”,此事卻鮮為人知,有的書提到過,也是語焉不詳。
頤和園鐵路建成于西苑鐵路之前。據《李鴻章年(日)譜》記載,1887年3月李鴻章奉命進京護衛太后、皇上祭陵,多次陛見,連日商討海軍建軍問題,在談到開工不久的頤和園工程時,李鴻章報告說:有洋商誠意報效朝廷,自愿出資在頤和園內修建一條“游玩鐵路火車”,供太后、皇上乘坐。
這無疑是李鴻章的媚上之舉,然而事情并不這么簡單。李鴻章把建造鐵路視為發展洋務的重中之重。直到1885年中法戰爭之后,慈禧太后對鐵路的態度才有所松動。李鴻章于是趁熱打鐵,當年9月把一套美國產的鐵路模型連同一位技師送進宮里,讓機車拉著車輛在小鐵路上飛跑起來。真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一套高級玩具的成功擺演,竟改變了鐵路火車在慈禧腦海中似洪水猛獸般可怕的形象。慈禧贊嘆之余,下令留在了宮里。這使美國駐華公使大為振奮,向國內報告說,“這一良好結果將有可能在這個廣大帝國的各個地方采用我國鐵路制度”。此后不久,李鴻章在自己轄地里“私筑”后被晾了5年之久的唐胥鐵路終于被允許展筑,并從塘沽向天津延伸。李鴻章的下一個目標是把這條鐵路從天津筑到京城東郊的通州。頑固派必然會強烈反對,太后能否同意,也是個未知數,因而他故技重演,謊稱洋商要獻游玩鐵路于頤和園內,讓太后、皇上乘著火車欣賞園中美景,除了討好邀寵之外,也含有為將要提請批準的津通鐵路計劃向太后試探和“公關”的良苦用心。太后竟當即“恩允”了。
但哪里去找“誠意報效”的洋商呢?李鴻章最早選中的是法國商人愛禮,不料此人想著趁給皇家辦事的機會大撈一把,提出“頗多要求”。李鴻章于是致電他最得力的助手、時任直隸按察使的周馥:“愛禮罷議”,別跟他談了,改與德威尼商洽。德威尼也是法國商人,正與周馥談判一項北洋水師在旅順建造船塢的合同,有求于李鴻章,因此表態很爽快,說他以能夠承辦“上用之物”為榮寵,一定“不惜工本,不計價值,力求精致”;德威尼還說,他在天津有一套現成的小型鐵路器材。據此,李鴻章指示周馥:第一、“暫借德威尼小鐵道應用”,趕緊先運到頤和園裝配起來;第二、再與德威尼訂立購置一套新的小鐵路設備的合同,用來更換那套借用的舊設備;購車合同在當年5月訂定后,李鴻章致函海軍衙門總理、醇親王奕譞,匯報說:通過德威尼向法國購置“七車及七里鐵路”,加上運費等項,“價約六千金(兩),半年運到”。
這樣,頤和園鐵路工程就在國內、國外同時進行起來。國內做的第一件事是起運德威尼的那套鐵路器材。1887年12月21日的《申報》報道了此事:“近由天津呈進輪船二只、火輪車一輛,仍照今春成案,自通州迄海淀以活鐵道更遞,運往送入昆明湖,交海部驗收。沿途護送官兵及搬運鐵路夫役約有數千人,都人往觀者亦繁有徒也。”
又過了近5個月,頤和園內完成了軌道的鋪設。《李鴻章年(日)譜》記載了試車的情況:“1888年5月20日,頤和園鐵路工程告一段落,洋商所供小型火車在園內試行,華人司機不慎出事。慈禧命撤去車頭,由人推行。”
自李鴻章向慈禧太后提出獻建鐵路的請求獲準,到鐵路在頤和園內建成試車,前后用了14個月。
向法國訂購的鐵路設備運到北京已是1888年年底了,比合同規定的交貨時間晚了6個月。這期間,李鴻章又增加了一個孝敬太后的新項目:“添修”西苑鐵路。這不難理解,頤和園工程浩大,工期長,慈禧直到1891年4月起才長住進去,而太后從1888年5月起就“駐蹕西苑之南海”了。在進口新車到達之前,修筑完成了以中南海紫光閣為起點,向北進入今北海公園的路基工程。于是,從法國運來的鐵路器材被分送兩處:機器車(火車頭)、三輛客車及七里長的鐵軌運至西苑呈進,恭候皇太后、皇上親覽,其余三輛,仍沿大街出西直門送頤和園內。
《申報》也曾援引美國報紙的報道說,法國人知道這是中國皇上所用的鐵路車輛,因而“制造極為精工,內用綢緞龍鳳等件”。慈禧太后專用的豪華包廂只有一輛,這說明李鴻章簽訂購車合同時,還沒有“添建”西苑鐵路的計劃。
慈禧太后對法國制造的鐵路車輛十分滿意,李鴻章給醇親王奕譞的信中是這樣說的:德威尼所辦鐵車到京,業經呈驗進御,“尚愜慈懷”;他還說,法商不僅沒有賺錢,反而“賠貼不下四萬余兩”,但他們冀希將來生意,“不敢補領工價”。因此,李鴻章建議給他們精神獎勵,例如德威尼,獎給他三等第二寶星并加三品頂戴。
頤和園和西苑兩條御用鐵路建成了,李鴻章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1888年12月8日,慈禧太后在他請求修筑津通鐵路的奏折上朱批了“依議”,這正是法國進口車輛進呈太后、皇上“御覽”的日子。
但李鴻章要修筑津通鐵路并得到批準的消息立即引起頑固派的強烈反對,中國近代史上圍繞鐵路問題的一次最激烈的大爭論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