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結合Linux網絡系統管理課程教學具有淡化理論,強化技能和應用的特點,分析了該課程在遠程開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工作過程/任務”教學和“學習團隊”實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引入了“遠程實驗”環節,并對實施該模式的教學效果作出預期。
關鍵詞:Linux;教學模式;遠程實驗;遠程開放教育
0 引言
Linux網絡系統管理是中央電大電子與信息工程類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的選修課。本課程的教學特點是淡化理論,強化技能和應用,內容安排上體現漸進性、實用性和實踐操作的互動性。
本課程的教學,旨在讓學生掌握網絡系統管理的實際過程和方法,訓練學生對網絡系統管理的各項技能,培養綜合運用多知識點進行較為復雜的分析、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程實踐教學目標如下:
(1)幫助學生理解Linux操作系統理論基礎知識;
(2)培養學生運用Linux操作系統的基本技能;
(3)培養學生的團隊和學習合作精神。
1 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Linux網絡系統管理課程在遠程開放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教學方法和手段傳統,教與學圍繞期末考核這一目的展開,致使學生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缺乏興趣;教學過程中沒有比較完善的教學設計方案和實施細則,教學過程得不到監控,教學效果比較差;對學生的學習支持和服務管理不到位;考核方式單一,不能全面檢測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
針對上述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充分考慮遠程開放式教育和成人在職學習的特點,進行了課程教學改革。
2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從課程教學目標和任務出發,把“教、學、做、評”有機結合起來進行一體化設計,將課程考核和實訓考核嵌入學習過程,充分發揮課程考核的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功能。
在教學中采用“基于工作過程/任務”教學和“學習團隊”實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同時提供“遠程實驗”,搭建Linux平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強有力的學習支持服務。學生可通過遠程登錄Linux系統平臺完成任務,并可在課程討論區與其他同學分享學習經驗和心得。
運用“遠程開放實驗室”和“形成性考核測評系統”,開展基于網絡的考核,可以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實現互助互動學習,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各個階段學習的考核效果。圖所示為教學改革設計總體思想。
2.1 基于“工作過程/任務”教學
基于“工作過程/任務”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完成一個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或工作密切相關的任務,輔導教師對任務進行詳細的講解、分析和操作演示。實訓過程把學生分成團隊,明確每個學生的任務,閱讀文檔,做相應設置。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根據完成情況對其他隊員講解和評價。整個教學過程如圖2所示。
2.2 “學習團隊”實訓
學生實訓過程采用“學習團隊”模式,學習團隊應以完成輔導教師布置的任務為目標,有序分工合作,共享學習資源,共攻學習難關,共創學習佳績,共同評價學習效果。學習團隊不僅要關注學習任務,也要關注團隊成員的進步和整個團隊的進步。
實訓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協作、互動,強調與輔導老師之間的互動與配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2.3 提供“遠程實驗”學習支持服務
Linux最大的—個優點是多用戶使用,只要Linux系統正常運行,就可以使用一些終端軟件(如Telnet),且登陸點不受限制。利用Linux的這個優點為學生提供“遠程實驗”學習支持服務,輔導教師也應安裝一臺Linux服務器,為每個學生創建用戶名(學生學號),作為學生遠程登錄賬號,學生在Telnet技術支持下遠程登錄服務器,完成實訓任務,其結構如圖3所示。
2.4 基于網絡的考核
Linux網絡系統管理課程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網上終結性考核兩大部分。形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50%,其中網上形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10%、實訓占總成績的40%;網上終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50%。最后的總評成績為及格的前提是:形成性考核成績與終結性考核成績均須及格。考核成績比重如圖4所示。基于網絡的考核,旨在全面檢測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充分發揮各種測評方法和手段的優勢,如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及其發展情況,綜合評價學生是否達到了學習目標。
3 教學實施
3.1 實訓項目內容組織
在實訓中安排了課程實踐教學36學時,按照教學大綱和課程實踐方案的要求,組成8個實訓項目,如表l所示。
輔導教師根據項目工傷任務和要求,在教學點機房內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組建學習團隊,引導團隊完成實訓任務。
3.2 遠程Linux服務器的搭建
利用Linux多用戶系統平臺,搭建一臺Linux服務器,專供學生遠程實訓。
輔導教師要準備一臺微電腦,安裝Linux操作系統,確定是否安裝了telnet服務,如果沒有安裝則使用Linux的添加刪除組件安裝。然后在開始菜單的“系統設置”一“服務器配置”一“服務”界面選中Telnet服務。
在其他電腦上測試是否可以通過Telnet正常登錄,如果在本機可以而在其他電腦上不可以的話,首先排除Linux防火墻的原因,設置防火墻中允許進入Telnet選項。
輔導教師為學生創建賬號并賦予相應權限。
3.3 實踐教學的實施
由于本課程實踐性強,要求學生上機操作達到一定學時,并要求學生完成實訓報告。若學生無法到校實訓,輔導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發布實訓任務,讓學生“遠程實訓”,輔導教師需要在Linux服務器上查看相關配置文件以考查學生具體完成情況。
學生登錄Linux服務器的步驟如下:
第一步:點擊“開始”一“運行”,彈出“運行”對話框,如圖5所示。
第二步:在對話框中輸入“cmd”命令,點擊確定按鈕,彈出DOS對話框,如圖6所示。
第三步:在DOS提示符下輸入命令:tenlet 10.100.119.73(該IP地址是Linux服務器的地址),進入Linux服務器,分別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如圖7所示。
第四步:在提示符下輸入Linux命令,如圖8所示。登錄服務器以后,學生根據實訓考核的任務進行配置。
3.4 課程考核
(1)網上形成性考核要根據課程教學的要求,考核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輔導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了解與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網上形成性考核設計為二次,通過“形成性測評系統”完成。考核題型為選擇題、判斷題、綜合填空題三種。每次網上形成性考核成績按照百分制計算,最后按10%計入總評成績。
(2)基于網絡的實訓考核是根據課程教學的要求,結合崗位培訓要求和實際工作而進行的綜合性考核,旨在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環節力圖通過對學生技能的訓練,鞏固和驗證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的程度。
實訓考核設計為四次,通過“遠程開放實驗室”完成,每次實訓考核任務由省電大通過“形成性測評系統”發布,輔導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輔導教師查看配置文件為學生打分,實訓成績按百分制計算,最后按40%計入總評成績。
(3)網上終結性考核采取一紙開卷的形式,時間為60分鐘,通過“形成性測評系統”完成。采取選擇題、判斷題、綜合填空題三種形式進行,考核成績按百分制計算。終結性考核的目的是鞏固和驗證學生對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以及基本理論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網上終結性考試由機器自動評判出成績,最后按50%計入總評成績。
4 預期教學效果
在Linux網絡系統管理課程教學中利用計算機軟硬件和網絡技術搭建符合課程實踐教學和考核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將課程實踐教學和考核嵌入學習過程,實現了課程實踐教學和考核的網絡化。通過教學改革,可以達到如下教學效果。
(1)通過引入基于“工作過程/任務”教學模式,將問題與實際工作和任務結合起來,將抽象問題實際化、現實化,使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因而在進行相關知識點介紹時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2)通過“學習團隊”實訓,學習團隊成員可以分享團隊所有成員的知識,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進行集體質疑和反思,形成對具體問題的共識,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3)引入“遠程實驗”,利用Telnet技術遠程登錄Linux服務器環境開展實踐教學,增強了學生對Linux網絡系統管理操作系統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對網絡技術的應用能力,促進了對操作系統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基于網絡的遠程實訓,使學生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實訓操作任務,實現了實踐教學網絡化。
(4)基于網絡的遠程實訓考核徹底改變了傳統實踐考核,學生成為實訓考核的主體,在整個實訓考核中處于主動的地位,學生能夠自主安排學習進度并自主進行實踐、分析和處理實驗結果,通過主動探索、協作討論,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5 結束語
對Linux網絡系統管理課程教學的改革,使學生在掌握Linux操作系統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了應用Linux操作系統的基本技能,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該課程的教學結合了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教學改革項目(基于網絡的個性化教學指導和服務——以Linux網絡系統管理課程為例),實驗表明。該課程改革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學習支持服務需求,提升了教學中學習支持服務的綜合能力和總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