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65歲以前算中年人,65歲至74歲算青年老年人,75歲至90歲才算正式老年人。人的生理壽命應該是多大歲數呢?按照生物的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其生長期的5倍至7倍,人的生長期是用最后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20至25歲)來計算,因此人的壽命最短100歲,最長175歲,公認人的壽命正常應該是120歲。
100歲健康不是夢:人人都應該健康100歲,這是正常的生物規律。可現在的情況呢?應該平均活到120歲卻只有70歲,整整少活了50歲。本應該70、80、90歲健康,好多人40多歲就不健康,50多歲冠心病,60多歲死了,也整整提前得病50年。
現在提前得病、提前殘廢、提前死亡成為當今社會普遍現象。我在北京調查,小學生已經有了高血壓,中學生開始動脈硬化了。為什么我們經濟發展了,錢多了,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反而死得更快了呢?有人就以為現在心腦血管病多、腫瘤、糖尿病多,都是因為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造成的。錯了,完全錯了。我認為這些病并不是因為物質文明提高而造成的,而是因為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識缺乏而產生的。美國的經驗表明:白人跟黑人相比,白人錢多,物質生活好,但是白人高血壓、冠心病、腫瘤明顯比黑人要少,美國白領階層地位高,收入也高,可是他們中患疾病的遠遠低于藍領階層,壽命也長。這說明什么呢?因為白領階層受到較好的健康教育,精神文明、衛生知識、自我保健意識強。因此現在我們得病越來越多,并不是因為物質文明提高了,而因為文明不足,一手硬一手軟。如果我們提高衛生保健意識,那么我們可以在經濟發達的同時更健康,而不是病更多。所以,病越來越多絕不是物質文明提高了收入多了錢多了的原因,而是因為衛生保健知識沒跟上。
世界上最難的事,不是物理、不是化學,因為學知識不算難,技術也不算難,人生最難的,就是學會如何樂對人生,學會如何享受生活,一個人如果能學會笑對人生,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永遠保持陽光心態,永遠保持積極的思維,不論世界好和壞,只要你從正面去看,很壞的也會有好的一面。同時,要學會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不是指吃喝玩樂,而是指做高興的事,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們能笑對人生,又會享受生活,這是人生中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為世界就是這樣的,樂觀面對也是一輩子,悲觀面對也是一輩子,還不如快快樂樂一輩子。李政道博士七十歲生日感言,他一生的生活準則就是杜甫的一句詩:“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