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熟有別
邊涮邊吃,不但暖了身體還熱鬧了氣氛,可許多健康隱患也常常出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不少人貪圖吃得鮮嫩,不掌握火候,尤其是往往把生肉、生魚統(tǒng)統(tǒng)往鍋里一燙就立馬撈出來吃,那些寄生在肉類中的病菌或寄生卵,通常未被殺死就直接入了口,這極易引起胃腸道感染等疾病。
建議做法>>>
涮品要在滾熱湯中煮熟煮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胃腸道疾病發(fā)生的可能。對吃火鍋的餐具也要加以區(qū)別,用來夾、盛生食的碗筷與直接入口的餐具分開,不得生熟混用,以免沾染到病菌,痛從口入。
冷熱有常
一般來說,從火鍋中撈出的菜肴溫度很高,一不小心就會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而許多人因為怕燙,就會趁勢喝上一大口冰鎮(zhèn)啤酒或冰凍飲料,但是如此一冷一熱,很容易造成胃部消化不良,引發(fā)腹瀉和便秘。尤其是本身就有慢性胃病的人,更容易誘發(fā)慢性病急性發(fā)作。另外冷熱混食,很容易讓有蛀牙或牙周病的患者,因牙髓過度磨耗而傷及牙根,導致一接觸到冷熱酸甜食物或飲料等刺激時,就會產(chǎn)生一陣酸痛或像針刺一樣的疼痛感。
建議做法>>>
吃火鍋時不要太心急。涮好的食物要先蘸冷調(diào)味品,不要吃太燙的食物。此外也要盡量少喝冰凍飲料。可選擇些蔬菜汁、乳品或植物蛋白飲料(如酸奶,杏仁露等),它們能起到刺激胃腸分泌,幫助消化的作用。尤其是酸奶,不但營養(yǎng)豐富、風味濃郁而獨特,而且還具有特別的胃腸道保護和調(diào)理作用,有酸化腸腔、抑制腐敗菌生長和減弱腐敗菌在腸道中產(chǎn)生毒素的作用,能預(yù)防并治療便秘、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疾病。
鮮辣有度
很多人都喜歡麻辣口味的火鍋底和配料,殊不知過度吃辣會不斷加重對咽喉和胃腸道的刺激,容易導致咽喉腫痛,胃潰瘍、胃炎、腹瀉等消化道疾病。據(jù)調(diào)查,麻辣火鍋還是急性牙髓炎的頭號殺手。
建議做法>>>
建議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胃病、便秘或腹瀉),盡量少食用這些調(diào)味料。那些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肺結(jié)核、咽喉炎癥、過敏性哮喘等),也不宜食用刺激性的辣味調(diào)料,適宜選擇淡醋,麻油等較清淡的佐料。這些患者最好都選用鮮味的清湯鍋底,避免麻辣味湯底刺激身體。
餐置有節(jié)
大家吃火鍋時往往會聚在一起,邊吃邊聊,從而忽略進餐的時間。
一般來講,吃火鍋所耗時間至少1個小時。夏季吃火鍋的時間會比較短,約在1到1個半小時,而在秋冬則會長一點,1個半到兩個小時,甚至吃3上個多小時。存在“火鍋越煮越香”想法的人也大有人在。事實上,長時間坐著吃火鍋,會大大增加消化道的負擔。由于胃不斷地接受食物,致使胃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工作,消化道腺體無法得到正常休息。不少人因為吃得太飽、太雜甚至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癥狀,甚至誘發(fā)急性胃腸炎、膽囊炎甚至胰腺炎。
建議做法>>>
所以在吃火鍋時要注意控制就餐時間,不宜連續(xù)吃上好幾小時。
葷素有序
大多數(shù)人習慣先把肉放到鍋里涮,吃得差不多才放蔬菜,這其實并不合理。
建議做法>>>
平時,我們就餐時,都應(yīng)該先吃蔬菜,再吃主食,然后才吃葷菜,吃火鍋時,最好也按照這樣的順序。在吃火鍋之前,先喝點新鮮果汁,然后吃蔬菜,葷菜放在最后吃。這樣的順序,一方面有利于營養(yǎng)成分在胃腸道中的消化吸收,另一個方面,也可以保證低熱量的蔬菜讓我們產(chǎn)生飽脹的感覺,避免因葷菜進食過多造成熱量超標。此外,火鍋選菜應(yīng)遵守葷少素多的原則,葷素比例1:3最為適宜。
營養(yǎng)均衡
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嘔吐、腹瀉等癥狀,這就是人們俗稱的火鍋癥候群,而這些癥狀,也都和營養(yǎng)搭配不均衡脫不了干系。在吃火鍋時,幾乎很少有人還能吃得下米飯,結(jié)果造成蛋白質(zhì)、脂肪超標,而淀粉類不夠。除了體質(zhì)和疲勞等因素外,痛風也容易隨著吃火鍋次數(shù)增多而發(fā)病,這與吃海鮮、動物內(nèi)臟等含有大量嘌呤類物質(zhì)的食物有關(guān),而且嘌呤能夠充分溶解到湯中,所以即使是“不吃肉只喝湯”也不會解決問題。
建議做法>>>
1、和平常進食一樣,營養(yǎng)均衡適量也是吃火鍋的基本原則。所以涮火鍋的時候可以涮一些淀粉類的食物,補充淀粉含量,比如糧菜皆可的土豆,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藕等。
其實,火鍋食材中還有很多淀粉類食物,如粉絲、粉條、年糕等,這些食物容易吸附油脂,口感滑膩,被許多人喜愛。但并不建議過多選取此類食品,還是盡量選用一些相對來說更健康的粗糧,比如雜糧面條,或者直接搭配各種粗糧小窩頭,一方面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另一方面,粗糧含有的較多的纖維也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和排出體內(nèi)廢物。
2、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要少吃含大量油脂的涮品,如蝦餃、肉丸等。
3、吃火鍋時可放些豆腐、蓮米。因為豆腐具有清熱去火、除煩止渴的作用,而蓮子不僅富含多種營養(yǎng),也是人體調(diào)補的良藥。加入的蓮米最好不要抽掉蓮心,因為蓮心有清肺泄火的作用。
講究醬料
除了配菜,火鍋醬料的選擇也很有講究。
建議做法>>>
北方的火鍋常用昔料有芝麻醬、海鮮醬、香油蘸料等。如果點的海鮮類萊品較多,醬料就不要再選擇海鮮口味,這樣加重嘌呤含量,有引發(fā)病風的風險。香油蘸料脂肪含量較高,高血脂人群不適宜,芝麻醬則較適合胃腸不好的人。南方常見的醬料中辣椒醬、豆瓣醬中的鹽分偏高,高血壓人群不適合,建議用醋、蔥、姜、蒜調(diào)配的調(diào)料代替。
少喝老湯
熱熱鬧鬧吃到尾,再來上一碗老湯,是很多人習慣的方式。殊不知,當火鍋燒煮60分鐘,湯汁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超過了10mg/公斤,高于一般食品中的含量。當亞硝酸鹽一次攝入體內(nèi)超過200mg時可能造成人體缺氧,甚至急性中毒,嚴重者可能致癌。
建議做法>>>
喝湯要趁早,涮的時間越久,湯中所合的有害殘留物含量就越高。另外,火鍋湯中含鈉鹽較多,腎臟病人、高血壓患者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