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韶關市火車站前的一個修表的攤位,一位穿著中山裝的老人,一張小木桌,一個小板凳,很不起眼,卻讓我很是敬重。
出差到此地的我,發現自己的手表帶有根穿針從一側的小孔中脫落了。自己嘗試推了多次也沒推進去。那天走到攤位前,順便請老人幫著推一下。沒想到這根穿針有點變形,老人用一只眼使勁盯著放大鏡,鼓搗了半天也沒推進去。于是我說:“不行就換一根吧。”“你這是好表,換了可惜。”老人家繼續盯著放大鏡。我又說:“那就不修了,反正也能用。”老人家從眼窩里取出放大鏡,站起來讓我坐在他的小板凳上再等等。
當他擦了又擦,遞給我修好的表時,我真的好感動。
“多少錢?”
“一塊。”
“一塊?”我瞪著眼睛。
“一塊!”他斬釘截鐵。
我無言以對,我知道再多給他一分都是對老人家的褻瀆。我雙手接過他為我修好的表,深深給他鞠了一躬。我為他的執著、他的認真、他的為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由這位修表人我又想起一位牧羊人。我的日本朋友用十年時間徒步考察了中國萬里長城的全程。一天當他們走到西北某地時,早就由磚墻變成殘缺土埂的長城遺跡,不知不覺地消失在一片荊棘叢中。迷失了前進方向的隊員們終于發現一位靠在土坎兒上唱歌的牧羊人。大家一合計趕路要緊,干脆付錢請他帶路吧。
于是,走在最前面的牧羊人高高興興地趕著他的羊,帶著他的客人,得意的鞭子“啪啪”地響。隊員們有說有笑地跟著他們的牧羊人。半晌過去了,牧羊人的鞭子不響了,隊伍也沒聲了。牧羊人開始東張西望,隊員們開始左顧右盼。壞了!大家同時發現他剛才靠著的那個土坎兒——轉回原地了。
牧羊人懊喪地蹲在地上,隊員們也都連行李帶人癱在地上。70多歲的隊長微笑著過去拍拍牧羊人的肩膀,拉過他的手把錢如數放在他的手里。牧羊人使勁甩開。大家過來感謝他、安慰他,可他就是倔強地不肯收錢。最后牧羊人一手用鞭子狠狠地抽著身邊的雜草,一手將脫下的濕漉漉的坎肩搭在肩膀上走了。
隊員們用攝像機拍下了消失在叢林中的背影,他的背影與萬里長城一起印刻在隊員們美好的記憶中。隊員們在考察發掘中國古代長城的同時,也考察發覺了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淳樸、善良、執著——魯迅先生所講的“中國的脊梁”。
以上要說的不是錢的問題,是人的問題。這里想引用一段小時候背了千百遍的《紀念白求恩》:“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真的,一個難忘的值得驕傲的,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
(韓平摘自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東瀛手記》)